肖怀中:莫让中秋文化被“概念月饼”撞了“腰”

来源:荆楚网  作者:肖怀中
2017-09-12 13:09 点击:

眼下距离中秋节虽然还有近一个月时间,但月饼的营销大战却早已拉开了大幕。从市场的营销宣传来看,商家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味好”、“料足”,而是为月饼包装上一层“养生”、“保健”、“美容”、“无糖”的外衣,打出了一波波“概念月饼”,让人觉得月饼的功效在不断加强。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有媒体经过调查后披露,市场上所谓的“水果月饼”只不过是“水果味”月饼,其配料中完全不见水果成分,除了白砂糖、植物油之外,就是各种水果味的食用香精;所谓的“无糖月饼”只是把其中的蔗糖换成木糖醇、麦芽糖醇一类甜味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糖,吃下之后也会导致血糖升高;至于说“保健月饼”更是一种炒作,因为保健养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月饼只不过是节日性食品,即使里边真的放有珍贵食材,但其含量也十分有限,能发挥的保健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大街小巷出现的“概念月饼”,不仅没有科学依据,而且伤害了人们心目中的中秋情感,消费了传统的中秋文化。

本来,只要一说起中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赏明月和吃月饼。据史料记载,“月饼”古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而真正把“月饼”作为食品名称的,最早有据可查的是元代周密所著《武林旧事》一书。该书曰:“月饼”是“蒸作以食”的饼食,有如“薄软云衣似,团栾月样描”。到了明清之时,月饼才越制越精,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更加盛行。《燕京岁时记·月饼》中记载,每到中秋来临之际,“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而围绕着明月,一些美好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更多的文人雅士围绕中秋和月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使美好的民间传说、悠久的中秋文化与月饼文化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美好的遐想。

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中秋之际少了“寂寞嫦娥奔月舒广袖”的传说、少了“吴刚捧出桂花酒”的意境、少了“玉兔香笺谁共识”的联想,我们的中秋佳节何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何来明澈丰满的民族风俗?所以说,中秋文化与月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内涵及其意义。它们本源自于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源自于人们对亲情友情的期盼,源自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作为中秋的节令食品月饼,无疑是这种向往与追求的载体,那圆圆的形状、漂亮的花纹,象征着亲人团聚、万家团圆、生活美好、心情愉悦。所以,每当中秋之日,家人、朋友、恋人聚集一起,赏月品饼,叙情谈爱,那是怎样的一种文化享受。

然而,不知是何人创意,不少商家从商业利益考虑,竟给这一传统食品贴上了“保健”、“养生”、“美容”、“养颜”、“治疾”、“防病”之类的标签,而且价格攀升,这完全是对传统中秋文化和月饼文化的伤害,着实令人摇头叹息。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担当,对这类“概念月饼”予以检查,对那些以“概念”炒作、以“标签”唬人的功利行为予以严惩,以防传统的中秋文化和月饼文化被“概念月饼”撞了“腰”,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任何侵害。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人民网 浏览:254 2022-03-26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1-07-14
畅享生活 浏览:218 2021-06-07
畅享生活 浏览:273 2021-04-17
畅享生活 浏览:271 2021-04-11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241 2021-03-29
畅享生活 浏览:280 2021-01-28
新华网 浏览:163 2020-08-06
畅享生活 浏览:374 2020-07-15
红网 浏览:218 2020-01-04
畅享生活 浏览:146 2019-12-19
红网 浏览:257 2019-08-07
红网 浏览:137 2019-08-07
畅享生活 浏览:148 2018-09-29
畅享生活 浏览:192 2018-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