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莫让暑假变“苦假”,还需素质教育来提速
2020-06-23 12:06 点击: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到来。 经过了一个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暑假本应是学生们最开心、最轻松的日子之一,也该是孩子们最盼望、最向往的假期之一。然而,现实却让不少孩子“心碎”——据了解,许多家长在学期末就早早将孩子的暑假安排好,他们的假期将被各类补课班、衔接班、超前学习班占满。
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但仍有不少学校与家长我行我素。据了解,目前城市70%的中小学生都参加各类“辅导班”“特长班”“兴趣班”。如长沙市陈女士的小孩暑假只有5天不用搞培训,真的比上学还辛苦,学校起码一周中有2天不上课。又如一位杭州妈妈给即将“小升初”的女儿报了11个培训班,其中语文、数学就各有3个……
为什么会出现暑假补课好疯狂的现象?升学压力大是主因。家长的紧迫感、危机感加大,导致初中阶段培训特别火爆。面对暑期补习班,许多家长也很纠结——一方面不愿孩子太累,并且花费不菲;另一方面看见大家都在补课,又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笔者认为 ,暑期时间较长,适度安排培训未尝不可。但不补课或者少补课不意味着就是不学习或者少学习,学习的方式很多,孩子的很多能力和知识不是在课本上就能获取的。如孩子可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短期研学旅行,等等,这些学习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长见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当然,家长要帮助孩子统筹安排剩余时间,防止孩子在暑期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要从根本上遏制学生暑假“累趴”现象,当务之急是积极推进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政府要转变教育管理职能,不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规范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和教辅市场,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改变过度关注分数、沉迷于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探索更为多元的考试评价体系,探索大学“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改革,改变主科备受追捧、副科冷落寂寞的现状,遏制重奖高分考生行为,实现德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学生家长要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配合学校发展素质教育,支持学校减负措施;只有政家校三方合力,才能真正将中小学生减负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还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暑假。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减肥ing 浏览:122 |
减肥ing 浏览:266 |
减肥ing 浏览:293 |
减肥ing 浏览:261 |
人民网 浏览:254 2022-03-26 |
红网 浏览:832 2022-03-14 |
畅享生活 浏览:179 2021-07-27 |
畅享生活 浏览:280 2021-07-26 |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1-07-14 |
畅享生活 浏览:307 2021-07-09 |
畅享生活 浏览:155 2021-07-08 |
畅享生活 浏览:187 2021-07-02 |
畅享生活 浏览:303 2021-06-25 |
畅享生活 浏览:263 2021-06-18 |
畅享生活 浏览:204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165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373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1-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