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理财”变“劫财”
2021-04-17 11:04 点击:
近期,一位“90后”向记者吐槽自己成了“韭零后”:“我爸爸已经被线上的理财训练营洗脑了,交了几千块钱学费,每天要求我也要买训练营推荐的基金,最近平台还手把手教他们进行股票账户开户,其实就是变相引流给合作的券商。”(新华网4月14日)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理财教育课程的相关骗局和投诉层出不穷。“0元理财训练营,名额有限”、“改变从现在开始,每天15分钟,0元10天理财课,告别死工资”等各种各样的广告推送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类似的在线理财训练营目前也是空前火热。单看这些广告语,给人感觉“只要花一点钱和时间进行财商学习,就能实现财务自由”,现实却是不少“投资小白”被当成了被割的“韭菜”。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人们看到,和理财课有关的投诉有600多条,“聚投诉”平台上类似的投诉也有100多条。除了平台卷钱跑路的投诉外,还有不少投诉与虚假宣传、诱导缴费、退费困难有关。在相关投诉中,财商教育机构先是用免费或低价的理财培训广告导流获客,一旦“小白用户”扫码进群后,一系列诱导掏钱付费的套路就开始上演了。不少“投资小白”稀里糊涂地就交了动辄近万元的培训费。
当前,在抖音和微信公众号中存在着大量类似理财训练营的推荐内容。有的平台授课的真正目的是更进一步的“投资诱导”。更触目惊心、让人难以置信的是,部分机构课程培训内容错漏百出,违背投资常识。有业内人士透露:免费或者低价的小白训练营只是一个获客渠道。
随着投诉的增多,有的平台为了让导流行为显得更加隐蔽,别有用心地转用一些所谓的“福利链接”,诱导用户在特定券商或者第三方机构开户。平台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还有不少平台被太多投诉后,直接换个“马甲”继续套路操作、继续诱骗用户。为了提高转化率,一些平台的营销手段套路很多,在一些“理财学习群”中,所谓的“班主任”会时常发一些通过学习获得理财盈利的截图,不停给学员洗脑,使得老年人和一些“投资小白”轻易落入骗局。
调查发现,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相关监管,财商教育市场不断扩大的同时乱象颇多,除了平台卷钱跑路外,还涉及夸大宣传、诱导分期贷款买课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引导“投资小白”开设证券账户投资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亟须整治规范。
莫让“理财”变“劫财”,亟需给财商教育套上“紧箍咒”。有专家直言,当前,很多财商教育培训班实际是打着金融投资教育的名号,做着投资顾问机构的工作,甚至干起了非法荐股、非法炒汇、非法经营期货的勾当。财商教育机构核心是利用人群当中的“财富焦虑”获利,现实中这些机构不仅没能帮用户学会理财,反而可能是骗财。此外,在课程销售上,一些理财教育平台还涉嫌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夸大事实或者是虚构事实。
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个客观现实是,理财教育机构火热背后有大众理财需求激增的客观驱动,其在发展过程中滋生的种种乱象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如果平台提供金融产品导流推荐等服务,需要获得相应的资质,否则就是非法运营”。金融监管和教育部门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厘清财商教育的营业范围,将在线财商教育纳入监管,明确财商教育的课程内容制定、师资信息公示、教学行为规范、投诉举报机制等,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消费者渴求获得理财知识,可以理解,也无可非议,但是。必须保持理性,避免被“套路”、被“劫财”。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钱江晚报 浏览:256 |
人民网 浏览:254 2022-03-26 |
红网 浏览:832 2022-03-14 |
畅享生活 浏览:152 2021-07-30 |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1-07-14 |
畅享生活 浏览:218 2021-06-07 |
环球时报 浏览:242 2021-04-26 |
畅享生活 浏览:343 2021-04-24 |
畅享生活 浏览:271 2021-04-11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240 2021-03-29 |
新华网 浏览:233 2021-03-27 |
畅享生活 浏览:280 2021-01-28 |
畅享生活 浏览:100 2020-12-24 |
畅享生活 浏览:153 2020-10-29 |
畅享生活 浏览:198 2020-09-11 |
新华网 浏览:162 2020-08-06 |
畅享生活 浏览:374 2020-07-15 |
畅享生活 浏览:177 2020-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