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群众须多一些“家门口”服务
2017-08-29 20:08 点击:
如何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据报道,今年起,上海市浦东新区通过推动教育、卫生、民政等19个部门7大类服务资源下沉到村居,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站。(8月28日 人民网)
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上海市浦东新区率先试点建设“家门口”服务站,让城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细致贴心的服务。诸如就医记录册领用补换、社保业务受理、居住证办理、证件人像采集等事务都能就近办理,同时还吸引各种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入驻服务站。
大概在3年前,媒体曾经曝光了两起百姓“办事难”的个案:一是江苏丰县的小狄为办营业执照和法人执照,去当地工商部门跑了十几趟才办成;二是北漂小伙小周为办护照,返回老家河北省衡水武邑县达6次,多跑了3000公里。这两起群众办事难难题,恰恰道出基层群众办事所面临的两个难点问题,一是跑路的次数多,一是跑路的路途远。要彻底地解决群众的办事难难题,就应该从这两方面着力,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问题。
当前,不少地方都把眼光盯在了让群众少跑腿上,这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他们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突破口,让老百姓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成为常态。截至今年3月底,浙江省59个省级单位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958项,这意味着企业、群众办理公布的958项的事情的时候,都只需要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次对群众的方便显而易见,因此一经推出,就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对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希望办事最多跑一次,他们也需要办事不用跑,在“家门口”就能办好。比如社保业务受理中的社保资格认证,需要进行一年一度社保资格认证的群众,大多是年老体衰的高龄群众,他们最怕的就是劳心费神走远路,即使是只跑一次,也让他们伤透脑筋,特别是子女在外地的老年群众,更是感觉到困难。如果让他们在“家门口”办理,这无疑是服务到他们心坎上的便民之举。
基层政府将公共服务送到居民的“家门口”,解决了社区民众办事难、跑腿多的痼疾,真正方便了群众,这样的惠民举措,确实是值得赞美的。希望更多的基层政府向浦东新区学习,在如何服务到群众心坎上多思考,多一些具体举措。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48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363 2024-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286 2024-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323 2024-04-02 |
畅享生活 浏览:394 2023-09-12 |
畅享生活 浏览:319 2023-09-12 |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3-08-17 |
畅享生活 浏览:163 2023-04-17 |
畅享生活 浏览:303 2023-03-22 |
兴隆镇办公室 浏览:651 2022-11-04 |
畅享生活 浏览:173 2022-10-26 |
畅享生活 浏览:120 2022-10-24 |
畅享生活 浏览:354 2022-10-24 |
畅享生活 浏览:199 2022-10-24 |
畅享生活 浏览:253 2022-10-12 |
畅享生活 浏览:549 2022-10-01 |
畅享生活 浏览:217 2022-09-29 |
畅享生活 浏览:196 2022-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