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苛责“橙色书包”的关爱

来源:红网  作者:杜建锋
2017-09-23 17:09 点击:

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3月在北京启动,其官网显示,该活动宗旨为“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出行安全的关注,减少因听力障碍造成的儿童交通意外伤害”。工作人员称,已向全国10000名儿童送出“橙色书包”。然而,网络走红之后,“橙色书包”却在部分网友及儿童权益保护专家中,引发质疑。(9月20日《成都商报》)

一枚硬币总有两面,任何事情都有利弊。由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发出的旨在“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出行安全的关注,减少因听力障碍造成的儿童交通意外伤害”的“橙色书包”,虽然饱含着爱心与善意,但依然被一些人斥之为“2017年最愚蠢的创意”,宣称“无差别的对待才是真正的关爱”。对此,笔者不能认同。

从该项活动的初衷来看,是唤起全社会对听障儿童出行安全的关注。既然如此,那么解决问题的视角理应是听障儿童的出行安全。橙色书包虽然与众不同,但也因此会引起司机或其他人的注意,从而提升听障儿童的出行安全。诚然,所有儿童的出行安全都应得到关注,但不能否认,听障儿童在出行方面具有相对劣势,因此需要格外的关爱,那种宣称“无差别的关爱”显然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至于将听障儿童“被标签化”的说法,则更是无稽之谈。任何一个有着特殊需要的人群都需要特殊的辅助工具。残疾人需要轮椅,送他们轮椅就不能称之为标签化;腿瘸之人需要拐杖,岂能说送他们拐杖就是歧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何环卫工人作业时必须穿着橙色背心环卫工作服?因为橙色有利于提升驾驶中驾驶员的注意力,确保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而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橙色书包确实满足了听障儿童的特殊需求。

或许一些听障儿童并不愿意将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隐藏身份与安全出行很难做到兼顾。除非改变援助方式,比如将“橙色书包”换成耳背式助听器,但这可能会给捐助者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果拥有更多的资金,则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关爱方式。但现实是,听障儿童的出行安全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他们得到的捐助并不是很多,从这个意义说,“橙色书包”是现实之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诚然“无差别对待”更有利于保护听障儿童的权益,但不谈现实,不谈条件,只谈理想,对于捐助者而言,也有失公允。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37 2022-11-05
360常识网 浏览:64
360常识网 浏览:53
畅享生活 浏览:655 2021-08-25
畅享生活 浏览:241 2021-08-01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21-07-19
畅享生活 浏览:223 2021-04-01
畅享生活 浏览:187 2020-10-11
光明时评 浏览:295
红网 浏览:136 2020-03-30
燕赵晚报 浏览:229 2017-11-09
法制日报 浏览:179 2017-10-27
东方网 浏览:190 2017-10-25
红网 浏览:126 2017-09-24
红网 浏览:134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