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亡悲剧讨论中不应遗忘这个群体
2020-06-24 10:06 点击:
作者:王丹
让人揪心的悲剧还是又发生了。近日,重庆8名小学生不幸溺亡。据媒体还原,出事前这8名来自潼南区米心镇的小学生自发相约到镇上河坝一所宽阔水域玩耍,期间一人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人前去营救,最终一并落水。
每次读到这样的新闻,社会情绪都是颇为复杂的。年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戛然而止,无限的可能性还没等展开就一切清零,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人们悲伤且唏嘘不已。而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背后,可能是终身都难以摆脱负罪感的父母亲人和永远都不会再重圆如初的家庭。对此,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都很能共情。而当发现悲剧发生的地点、原因和关键“情节”并没有超过以往的“剧本”时,人们更多感受到的则是震惊和悲愤。
多项数据表明,溺亡是中国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在1至14岁年龄段,约近一半的儿童非正常死亡是溺亡造成的,远超交通伤害和跌落意外,这其中夏季又为溺亡悲剧高发期。面对不断发生的悲剧,社会上关于加强儿童安全教育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停过,在暑假来临之前,教育相关部门也会下发关于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的文件或通知,然而面对这个完全可预期的威胁,年复一年,仍有不少孩子从安全网中滑落。
儿童安全教育到底该如何做?如何才能让孩子远离溺亡这个毫不留情的杀手?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答案其实都在明处。比如,家长作为孩子第一顺序监护人,要尽到监管之责,明确划出安全与危险行为的分界线,并做好安全与自救常识的认识与引导。比如,对于学校来说,不能让安全教育课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真正将《安全保证书》上的内容揉入日常的教育中。再比如,有关部门要在野水塘、水库、河坝、废弃水坑等事故多发区的显著位置树立标识并安装相应的安全设施。遗憾的是,对于这些就在明处的答案,有多少人选择了熟视无睹?在相关讨论和官方通知中,“举一反三”这个词多次出现,又有多少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万能的“套话”呢?
此次不幸溺亡的8名小学生,目前公布的消息尚未提及他们的家庭情况,如父母是否在外地工作,他们是否平日由老人照看等。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相比城里的孩子,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显然面临更大的安全风险。
年事已高的老人隔代养育,安全教育及照料很难到位,开设游泳课这种有建设性的建议也很难落地,对于非公共水域的监管也往往付之阙如。之前有学者提出,或可在乡镇设立一些托管中心,配备足够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照顾和看管,就笔者走访的一些地方来看,多地并没有太大动力做这件事。至于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开设一个泳池,也被认为太过奢侈了。实在是有太多的安全漏洞地方亟需社会多方共同为他们补上。在讨论安全问题时,我们应该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关注,也应未雨绸缪作出更多实际的行动,无论是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建设这样的微观层面,还是在城乡均衡发展这样的宏观议题上。
亡羊补牢也比每次都停留在反思的幻觉中要好。希望类似的人间悲剧少发生一些,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我们合力编织的安全网稳稳兜住。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77 2022-11-10 |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159 2021-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227 2020-10-11 |
畅享生活 浏览:247 2020-08-20 |
畅享生活 浏览:199 2020-07-22 |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0-05-04 |
畅享生活 浏览:456 2020-04-05 |
新华网 浏览:458 2020-03-31 |
畅享生活 浏览:133 2018-06-27 |
长江网 浏览:269 2017-08-14 |
时评界 浏览:298 2017-08-10 |
畅享生活 浏览:200 |
畅享生活 浏览:243 |
畅享生活 浏览:212 |
畅享生活 浏览:161 2014-09-07 |
畅享生活 浏览:145 |
畅享生活 浏览:151 2013-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