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暖心,乡村教育才有希望
2017-09-17 13:09 点击:101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9月15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这份“中期体检报告”显示,《支持计划》实施成效显著,教师补充渠道趋向多元,编制标准更加合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局面基本形成。(9月16日《光明日报》)
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教育产业化让乡村教育日渐式微,乡村学校留不住老师,进而留不住孩子,陷入了恶性循环。可是,对农民来讲,乡村教育可以说是肩负了他们上升通道的希望,却一再让农家子弟失望。国家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而早在两年前便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意在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让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
学者黄灯在《大地上的亲人》一书中这样形容自己蹲守村庄的教师父亲:正因为有像父亲这样的老师坚守在乡村,所以才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保证整个乡镇理科教育质量。从中不难看出,一批好的人民教师,是乡村学子的幸运。可是,随着时代发展,个人抉择变得多元化,又有几个老师愿意如上辈人一样坚守在乡村?如果仅仅是尊崇个人抉择而不加以调控,那乡村教育将不再有希望。
拯救乡村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如今国家走出了抓住教师队伍这个关键一步,对提振乡村教育,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正向作用。我们看到,通过一系列政策,国家从乡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标准、职称评聘、交流轮岗、能力素质、荣誉制度八个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不仅提高了乡村教师的待遇,也可以解决乡村教育薄弱问题。
仅在2016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共投入补助资金44.3亿元,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人均月补助标准达到或超过400元的县占25%。别小看这区区400元,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室来讲,可能意味着一个人一月的菜钱。补助的小增幅,让乡村教师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奔头。
从出台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到积极推进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解决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凡此种种,这些对乡村教师的“暖心工程”,是国家提振乡村教育的诚意,让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每增加一分,都能让农村孩子的希望多一分。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3-07-31 |
畅享生活 浏览:364 2023-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216 2023-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60 2023-04-17 |
畅享生活 浏览:442 2023-04-09 |
畅享生活 浏览:453 2023-03-28 |
畅享生活 浏览:298 2023-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291 2023-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192 2023-03-08 |
畅享生活 浏览:376 2023-03-01 |
畅享生活 浏览:261 2023-02-27 |
畅享生活 浏览:435 2023-02-27 |
畅享生活 浏览:347 2022-12-27 |
畅享生活 浏览:269 2022-11-19 |
畅享生活 浏览:309 2022-11-13 |
畅享生活 浏览:220 2022-11-05 |
畅享生活 浏览:307 2022-10-30 |
畅享生活 浏览:215 2022-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