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猥亵女童事件中的“舆论浊流”

来源:红网  作者:侯文学
2017-08-18 15:08 点击:

最近,两起猥亵女童事件聚焦了公众的目光。一起是南京南站猥亵女童案,另一起是在重庆一家医院大厅里,一名女童遭姑父猥亵。(8月17日中国新闻网)

两起猥亵女童事件,是非曲直已经十分明了。然而,在网络中也出现一股舆论浊流。这股浊流,不是把矛头指向猥亵女童的犯罪嫌疑人,而是指向了最早曝光男子当众猥亵女童消息的作家陈岚。在一天内,陈岚陆续收到了2000多条威胁和辱骂私信,有网友扬言要“出钱5万,打断陈岚的腿”“出10万买你的一只手”……甚至有人对其“人肉”后,陆续在网上详细公布了她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她本人和助理还接到大量骚扰电话,以至于她“很多时候必须关机或开飞行模式”。

网络舆情的另一股浊流,是千方百计为猥亵女童者辩解或“洗白”,乃至出现了种种奇谈怪论。诸如,有网友看过南京南站猥亵女童案的报道和照片后,“觉得是正常的兄妹关系,亲昵的摸下妹妹,很正常”“只不过忽略了妹妹的隐私”“养童养媳是风俗、是风气”“是人家的自由”。还有网友认为,“亲人之间的亲昵被冠以猥亵实在不可思议”,这是在“伤害这种两情相悦的纯真美好的爱情”,称曝光者“管得真宽”,是“道德婊”,“严重干扰人家正常生活”“毁了一个家庭”“想出名发疯了”“不得好死”,等等。

网络舆情浊流的出现不足为怪,正像滚滚东逝的江水一样,总会有漩涡和浊流。这除了说明一部分人缺少基本的是非对错辨别能力外,也表明他们不懂法。其实,相关法律都为猥亵性侵女童设定了红线。两起事件的两名犯罪嫌疑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难脱猥亵女童之嫌,任何辩白都是苍白无力的。正因为如此,警方并没有受逆向舆论的干扰,一直在对两案抓紧侦办,涉嫌猥亵女童的男子均已被刑拘。

面对事实的批判与拷问,社会是否应该反思:当家庭或亲属圈从避风港沦为犯罪围城时,社会又该如何为女童撑起一把人身安全的保护伞?在舆论的滚滚洪流中,如何击退不时出现的一股股浊流,进而使社会正义之声得以张扬?前者,有国内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教授、女童保护组织发起人和负责人孙雪梅等,开出了强化女童保护意识、加强性侵安全教育、 完善事后的救济措施和心理治疗等“药方”,值得高度重视。后者,则需要发挥社会和网络舆情主流的主导力量,对出现的舆论浊流进行有组织的反击,当然这种反击不是攻击和谩骂,而是以理服人,做到有理有力有节。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减肥ing 浏览:205
减肥ing 浏览:92
畅享生活 浏览:268 2019-11-14
红网 浏览:329 2017-09-13
红网 浏览:167 2017-08-19
红网 浏览:229 2017-08-17
长江网 浏览:248 201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