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靠“指南” 填“坑”须法治
2021-06-07 19:06 点击:
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生活版特送上一份育儿“避坑”指南,为妈妈们扫清养娃路上的陷阱。(中国妇女报5月6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5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中国妇女报》这份妈妈育儿“避坑”指南是送给妈妈们的一件珍贵礼物,不只送得及时,也非常适用。
人所共知,互联网上各类知识“海量”,查阅便捷。为了使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不少妈妈喜欢到网上“逛逛”,寻求育儿“宝典”。但是,当一名称职的母亲,不仅需要爱与耐心,还需要理性和科学。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面前,网上关于育儿的“知识”、“技巧”可谓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难辨真假,让妈妈们无所适从。有的好比一个个“坑”,稍有不慎,就有陷进去的可能。
比如,网上说,要想母乳好,妈妈就得多喝肉汤。“喝汤下奶”的说法由来已久,无数新手妈妈为催乳每天饮用鸽子汤、老母鸡汤等高脂肪肉汤,更有不少专业“催奶师”鼓吹“没有奶水,就是因为没喝肉汤”。可有产科专家提醒, “适量喝汤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但不能喝得过多。”因为肉汤脂肪含量很高,过多摄入肉汤,不但会使产妇发胖,而且乳汁中过多的脂肪还会导致婴儿出现饮食性腹泻。母乳喂养时,妈妈们真正需要额外补充的是钙剂,可多食用牛奶、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妇女产后对钙的需求量,比孕期时还要大,如不注意及时补充,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此外,哺乳妈妈还需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便秘、牙龈出血等问题,还可以增加乳汁中维生素的含量,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好处。”
网上还说,抱着孩子晃动更易哄睡。现实中,抱起娃,左右上下摇晃,一边摇晃一边拍,再来两句动听的儿歌,这似乎是新手妈妈的“招牌动作”,有专家表示,这样做未必科学。抱着孩子轻轻晃动虽然可起到安抚和助眠的作用,但时间不要太长。长时间、大幅度的摇晃,会引起宝宝身体不适,因为宝宝颈部的肌肉以及韧带还没发育成熟,比较柔软,这样做可能会造成宝宝颈部损伤、脑部短暂性出血。因为“婴幼儿头部重量在全身占比相对较高,其颅底比较平坦,脑部不易固定,剧烈摇晃会造成婴儿脑部损伤,轻者嗜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重者可能会出现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
除了这些,网上还有“宝宝乳牙会换,蛀了不用管”、“用退热贴退热快”、“贵人语迟,说话晚聪明”等等、等等,这些看似育儿“知识”,其实,都缺乏科学依据,不能轻信。蛀牙不仅影响宝宝健康,还影响颜值,绝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修补,除临近乳恒牙交替期,可以考虑将乳牙直接拔除等待恒牙萌出外,其余时间只要发现蛀牙就要尽早修补;乳牙能帮助孩子咀嚼食物,乳牙研磨食物,也能够促进颌骨发育。因此,若乳牙蛀了,应该及时补牙,避免出现牙列不齐或者颌骨发育不健全的现象;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多数退热贴,“治标不治本。”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给宝宝带去暂时的舒适感,但对降低体温起不到太大作用;还有,“贵人语迟”是我国自古就有的说法,这样的说法是不靠谱的。孩子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到了一定年龄还不开口说话,有可能是听力、智力、构音器官或心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早发现、早干预,不要让“贵人语迟”的想法耽误了孩子。
避“坑”靠“指南”,填“坑”须法治。有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法治和科普力度,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科学认知和鉴别能力,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对涉嫌作虚假宣传误导和坑害消费者的,要重典查处,严厉打击宣传伪科学、封建迷信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不能让“伪科学”祸害妈妈们,帮妈妈们避开养娃路上的“坑”,是母亲节送给妈妈们的最珍贵的礼物。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70 2019-04-10 |
译言网 浏览:155 2019-04-10 |
减肥ing 浏览:255 |
减肥ing 浏览:215 |
减肥ing 浏览:90 |
360常识网 浏览:40 |
360常识网 浏览:60 |
360常识网 浏览:29 |
360常识网 浏览:30 |
360常识网 浏览:35 |
360常识网 浏览:24 |
畅享生活 浏览:263 2021-07-24 |
畅享生活 浏览:144 2020-11-02 |
华声在线 浏览:113 2020-09-09 |
人民网 浏览:158 2020-08-18 |
求是网 浏览:218 |
畅享生活 浏览:283 2018-07-25 |
央视网 浏览:301 2017-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