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产业亟需“整形”
2021-03-04 11:03 点击:
今年32岁的“资深”医美消费者第一次整形就是下载了一款医美APP,一点开APP立即就弹出针对用户的标签,包括年龄阶段、身高体重、脸型、单双眼皮等。看到APP里公布的不少割双眼皮成功的案例,就心动了。试着联系了客服,两天后,花了几千元割了双眼皮。此后,该APP又不断推出整容鼻、整容脸等一系列极具煽动性的文章。在这些广告的“轰炸”下,她先后做了丰唇、垫鼻、磨骨等手术,两年的时间,花了近30万元。(工人日报2月25日)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年,我国合法合规开展医美项目的机构仅占行业的12%,黑机构数量超8万;合法合规医师仅占24%,非法从业者多达10万人。
时下,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颜值经济”逐渐升温。不过,各类医美机构野蛮生长,行业乱象频出。“狂轰滥炸”的真假医美广告让消费者步步深陷,“三非”乱象更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今,在地铁、公交、电梯等场所,充斥着大量医美广告,宣传医美带来的各种好处,但对于其中隐藏的风险和弊端却避而不提。一家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透露,为了营造“全民整容”的氛围和“爱美无错”的观念,各类医美APP编造了大量“整容改变命运”的凡人故事,有时候还“碰瓷儿”明星来蹭热度。天眼查近期发布的《颜值升级避坑指南》显示,超3600家医美相关企业曾受到过行政处罚。其中,超6200条行政处罚中,近2000条涉及“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内容。
除了虚假广告,困扰医美行业的致命问题还有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治疗、非正规培训的专业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等“三非”乱象。正是这“三非”乱象,造成了医美行业纠纷不断,更让“微整形”变成了“危整形”。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类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假货和水货。这些假货和水货未经过食药监部门的审批,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伴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升温,社会上的私人医美工作室不断涌现,其中不少是没有资质的“小作坊”,这些小型的医美机构,很少有具备执业资格的医美医师,不少非法执业的“医师”、“护士”,只经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上岗给消费者打针。如此医美机构不出事才怪。
有专家指出,医美行业普遍追逐暴利,刻意淡化医美行为的医疗本质,行业面临诚信危机,管理层面投入的力量不足,缺乏法律层面的长效管理机制等是造成医美产业乱象的几个不容忽视的原因。
医美产业亟需“整形”;要为医美产业“整形”,亟需多管齐下。首先要整治野蛮生长、内容失控的医美APP和虚假广告。网信部门要依法处置互联网医疗美容相关不良信息,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开展常态化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医疗美容各个项目进行明确界定,颁布各类医美项目的明细手册,让非医学专业的执法人员在执法的时候能够快速、明确进行判断。同时,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根据医疗美容项目的变化对手册进行更新。
时下,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专业组织机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以及科学宣传等。对于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行业学会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培养更多合格的医美专业人才。同时,破解诚信危机、强化产业管理,建立法律层面的长效管理机制等是为医美产业“整形”,整治行业乱象,破解行业发展痛点的“良方”。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389 2022-09-28 |
畅享生活 浏览:261 2022-09-26 |
新华网 浏览:372 2022-09-19 |
畅享生活 浏览:311 2022-08-31 |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2-08-31 |
中国新闻网 浏览:305 |
环球网 浏览:254 |
中国文化报 浏览:1212 |
畅享生活 浏览:217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317 2021-07-27 |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21-07-19 |
经济参考报 浏览:276 2021-06-25 |
畅享生活 浏览:155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290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295 2021-06-11 |
畅享生活 浏览:159 2021-06-08 |
畅享生活 浏览:234 2021-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