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一卖丝巾老板投资150万造“诺亚方舟”

来源:畅享生活
2012-08-07 07:08 点击:

卖丝巾的义乌老板斥资150万造了个“诺亚方舟”

浙江在线08月07日讯 昨天上午9点30分,义乌市后宅杜村附近的小山坡上站满了人。在人们好奇的目光中,一个直径4米的黄色球体被起重机吊起,球上写着6个大字:中国诺亚方舟。

在宣传资料上,这个黄色大球被形容为“可以耐1700℃高温、承受350吨撞击力”;有“可供一家三口在里面安全生存10个月的供给储备”;遇到灾害天气,“躲在球体内可以保证安然无事”……

不过,这个神奇的大球并非属于某个神秘组织,它的主人叫杨宗福,一名普通的义乌丝巾商人(2010年6月23日,本报A9版曾以《一条“百变丝巾”,让他年过百万》为题报道过这位有想法的老板)。

据杨宗福自述,为了制造“中国诺亚方舟”,他花了两年时间,耗资150多万元,由他个人设计、个人投资,目的一是“躲避灾难”,二是抛砖引玉,希望借此吸引更多有创意的人才。

昨天,是“中国诺亚方舟”第一次亮相、第一次进行载人试验,而“试验品”就是杨宗福本人。

试验场模拟复杂环境

杨宗福选择的试验场,是一个落差约50米的山坡。他将“中国诺亚方舟”吊起放于坡顶,坡下有一堵石墙,墙后是一口水塘。

杨宗福希望通过复杂的环境,证明“方舟”可以应付各种自然灾害——他提供的资料显示,“方舟”抗震、抗高温、抗腐蚀、抗辐射、可以在水面上航行。

按照设想,试验非常简单,球体顺利滚下,撞破墙体障碍,最后到达水塘,并保证舱内不进水、漂浮在水面上。

汽油烧“球”,里面的冰棍不化

在正式试验之前,“方舟”首先进行了抗高温测试。

工作人员将冰棍放入一个相同材质、缩小版的“方舟”内,合上密封盖,并在球体表面淋上汽油、点着。燃烧了3分钟后,工作人员打开“舱盖”,原先放入的冰棍几乎没有融化。

看到这个场景,现场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没想到,这时意外发生了。作为正式试验的道具,在一阵风刮过后,山坡下的石砖墙轰然倒塌。

设计者亲自试验,“方舟”有损伤

但这并没有影响杨宗福的士气,试验继续进行。9点50分,杨宗福换上一身黑色防护装,戴上了头盔。他朝围观者挥了挥手,钻进方舟。

10点,固定“方舟”的工具被撤除,黄色大球飞快地向坡下滚去,在不断的冲撞中,球体表面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凹痕。

更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方舟”落入池塘的瞬间,由于冲击力过于强大,球体的舱门瞬间被弹开,幸好“方舟”最后还是漂浮在了水面上。

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40秒。

“快去看看杨总!”在人们的惊呼声中,杨宗福从舱门里爬了出来,人们看到,他的下巴上划出了一道血痕。

敢想敢做,造“方舟”基本靠百度

杨宗福来自江西,一路从打工仔做起,靠着自己发明的“百变丝巾”,一年赚了一百万,但有了钱,他依然不安分。

“2008年雪灾,我就有造方舟的想法了。”杨宗福说,随着灾害天气不断发生,造一部用于逃灾救命的“诺亚方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梦。

一开始,他打算投入100万元,后来发现钱不够用,就从公司的账户里补贴了一部分。

“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我咨询了很多专家,不过,大部分知识还是我自己百度查来的。”

杨宗福说,这次试验,表面破损本来就在预计之中,他受伤是头盔的问题,和方舟本身并没有关系,“坐在里面非常平稳,这次试验相当成功。”

他告诉记者,还将继续投资,改进“中国诺亚方舟”。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198 2022-11-05
畅享生活 浏览:810 2021-09-05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354 2021-06-13
新华网 浏览:225 2021-04-04
畅享生活 浏览:200 2020-06-28
新华网 浏览:275 2020-03-31
畅享生活 浏览:309 2018-12-20
畅享生活 浏览:151 2018-11-13
畅享生活 浏览:271 2018-07-06
畅享生活 浏览:214 2018-06-06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18-05-03
红网 浏览:124 2018-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