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行“作揖礼”没“问题” 别乱“扣帽子”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周志宏
2020-04-26 14:04 点击:

浙江衢州近日召开的“两会”,将握手礼改为作揖礼,也就是拱手礼;该市教育局近日也发布通知,要求把“行作揖礼、使用公筷、谈吐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有老师称,此举是“疫情下顺势继承传统文化”。

行作揖礼,古已有之,表达互相尊重,谦和拱让。衢州是南孔圣地,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据介绍,南宋时,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南下到达衢州。宋朝灭亡后,元统治者请孔氏后裔回山东,衢州孔洙以其先人在衢为由不去山东,让爵山东孔氏,衢州一族从此定居。衢州孔庙世称孔氏南宗家庙。当地将握手礼改为作揖礼,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动力之源,也是继承和弘扬传统礼仪的应有“姿态”,值得肯定和推崇。

事实明摆着,可还是有人说有“问题”,觉得这是封建文化的象征,认为, “在中小学里推广‘行作揖礼’实在没有必要”。甚至觉得“显得过于形式主义”,颇使人觉得有些意外。

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不提倡握手方式。而“行作揖礼”,完全没有肢体接触,是一种比较安全、卫生的方式,是“疫情下顺势继承传统文化”。有人总结出作揖礼的3点好处,其一是,作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加以弘扬,并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其二,作揖礼,“是一个礼貌的距离,是美的距离,是道德的距离”;其三,在现实环境下,学生们之间需要有一个距离,而作揖礼刚好能够给学生们一个安全的距离。况且,作揖礼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会以礼待人,还能够让学生们保持安全的距离,减小被传染的风险。笔者深以为然。

行“作揖礼”没“问题”,别乱“扣帽子”。还是网友说得对:“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需要传承”,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作揖礼”,不仅是传统文化,更是文明礼仪,如同使用公筷、谈吐文明一样,应该传承。衢州市教育部门把“行作揖礼、使用公筷、谈吐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纳入中小学生文明规范,确有必要,无可非议。行“作揖礼”,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有人担心,行“作揖礼”,“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中小学生未必能学得来”,正是因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才需要学。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崇文明礼仪、建设文明社会,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时下还处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认为“行作揖礼”“显得不伦不类”、“过于形式主义”的网友是不是需要作些反思,是“行作揖礼”有“问题”,还是自己的认知有“问题”?再说,“作揖礼”,你可以不行,但也别乱扣形式主义的帽子。

行“作揖礼”,这厢有礼了!

加入收藏

标签: 问题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新华网 浏览:305 2022-12-25
畅享生活 浏览:296 2022-11-05
人民日报 浏览:302 2022-06-27
新京报 浏览:347 2022-06-13
畅享生活 浏览:272 2022-05-31
畅享生活 浏览:335 2022-05-23
央视新闻 浏览:293 2022-05-19
畅享生活 浏览:239 2019-04-10
减肥ing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