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恶意堵鸟窝”何止缺德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周志宏
2020-06-10 00:06 点击:

“快看快看,翠鸟回来了。”在玉渊潭东湖泄洪沟的坡堤上,一只蓝绿色的翠鸟一收翅膀,飞到河堤护坡上。就在昨天,有游人发现,翠鸟的窝被人用木棍堵住。玉渊潭公园的工作人员表示,得知有人恶意堵鸟窝大家都很气愤,目前园方已安排人手对该处鸟窝进行监控,并联系相关部门追查堵鸟窝的人。(北京晚报6月1日)

据报道,早在两个月前,一对翠鸟在泄洪沟护坡上的洞穴里安了家,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上周六下午四点多,拍友孙先生发现,雄翠鸟钻进窝里正拼命往外拖拽着什么。仔细一瞧,原来鸟窝竟然被东西给堵住了。孙先生和几个热心拍友见状,试着探身去掏,可由于距离太远,无功而返。直到晚上六点多,小翠鸟依然扑扇着翅膀去拖拽堵住了洞口的东西。“也许那窝里还有没破壳的小鸟。不知谁干的,真是太缺德了!”昨天一早,几名拍友相约而来,用绳子做好防护后,大家在旁边拖拽,一名拍友几次探身,终于从护坡上的洞穴里拽出了一根20厘米长、杯口粗细的木棍。孙先生回忆,五年前有翠鸟在这里安家落户,吸引了不少拍鸟发烧友。2016年,一对翠鸟刚孵出小鸟,赶上了一场瘟疫,三只雏鸟夭折了。“当时我看着雄鸟钻进窝里,把死去的小鸟一只一只衔出来,场面太让人心碎了。”孙先生说,自此之后有好几年他都没看到翠鸟的身影。今年,好不容易又有一对翠鸟再次来到这里安家,孙先生和不少拍友高兴坏了。但没多久便发生了鸟窝被人恶意封堵的事儿。爱鸟护鸟,人人有责。这里,我们首先要为孙先生及其拍友点赞,对恶意堵鸟窝者以严厉谴责。

恶意堵鸟窝,何止缺德,更涉嫌违法。

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首次明确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责任。《条例》规定,要为野生动物建立生态岛或者保育区,制止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制造高分贝噪声、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哪怕是芦苇收割、植被修剪等生产活动,也要避免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此外,造林绿化也要充分考虑野生动物的需求。《条例》明确规定,要采取种植食源植物,建立生态岛或者保育区,配置巢箱、鸟食台、饮水槽等多种方式,营造适宜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环境。

恶意堵鸟窝,为法律所不容。得知翠鸟鸟窝被堵后,该园党委副书记董亚力表示,《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已经正式实施,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仅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据了解,该园已经联系相关部门查找堵鸟窝的人,也欢迎知情人提供线索。一旦查获,必须严惩。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从根本上要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近年来,这一理念已经在北京市绿化造林中有所体现。该市副中心的千年守望林中,就设置了10组适合小动物栖息的人造灌木丛,悬挂了若干人工鸟巢,同时还种植了海棠、蔷薇等食源蜜源植物,共同打造了满足多种野生动物需求的绿色空间。自落成以来,千年守望林已吸引了环颈雉、白鹭、隼、长耳鸮等20多种鸟类和蝙蝠、蛇、刺猬、野兔、黄鼠狼等“森林居民”。这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更体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责任担当和远见卓识。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有关各方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巡查监管力度,同时,发动和鼓励市民积极举报“恶意堵鸟窝”之类的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行为,不仅要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更要从根本上保护鸟类赖以生存的栖息地。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835 2021-08-24
畅享生活 浏览:796 2021-08-24
畅享生活 浏览:1026 2021-08-23
畅享生活 浏览:748 2021-08-22
畅享生活 浏览:1361 2021-08-22
畅享生活 浏览:174 2021-08-26
畅享生活 浏览:252 2021-08-26
畅享生活 浏览:371 2021-08-26
畅享生活 浏览:290 2021-08-26
畅享生活 浏览:201 2021-08-19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350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74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217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392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75 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