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路边的“野菇”不要采
2020-04-04 09:04 点击:
近日,因呕吐难受的黄同学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初步判断是食物中毒,据黄同学描述:连续下了几天雨后,家里后面的山上长出许多白蘑菇,看着和菜市场经常卖的凤尾菇外形相似,一时兴起就采来食用。吃了饭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痛,于是就到医院就诊。所幸,吃的不是太多,经过治疗,症状已经明显缓解。(红网时刻4月3日)
蘑菇是人们餐桌上的佳品。每年三、四月份都是蘑菇中毒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春天气温回升,气候温暖潮湿,正适宜菌类生长。每逢这时节,野外路边,尤其是山上,都会生长出许多野蘑菇;有很多人也都喜欢到山上采摘野蘑菇回来食用,以为很新鲜,却不知这其中隐藏了许多致命“毒素”。
据介绍,不同种类的野蘑菇中毒导致的症状各不相同,有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五种类型。神经精神型中毒之后,有的表现为神经兴奋,有的呈现神经抑制、精神错乱及各种幻觉反应。这种类型的中毒和胃肠炎型中毒一样,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到6小时发病。而含溶血型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到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则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通常在误食后6到72小时发病;光过敏性皮炎型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疼、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这不是说着玩,更不是吓唬人。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路边的“野菇”不要采。蘑菇好吃,毒蘑菇要防。不能冒险,不能心存侥幸。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市民自行采摘蘑菇煮食,食用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没准就是野蘑菇中毒了。必须赶紧到医院就诊。特别要提醒的是,网上流传的许多关于鉴别毒蘑菇的方法许多都并不专业。最保险的做法就是:不要采摘野生蘑菇进食,这样才是最安全、最保险的,不能粗心大意,不能因为嘴馋而因小失大。有关职能部门有责任实时做好相关科学知识宣传,采用多种形式,尤其是用身边的事实、眼前的教训,教育市民路边的“野菇”不要采,管住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一时兴起”,冒险食用“野菇”,谨防象黄同学一样食用“野菇”中毒,不能拿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不当回事。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835 2021-08-24 |
畅享生活 浏览:796 2021-08-24 |
畅享生活 浏览:1026 2021-08-23 |
畅享生活 浏览:748 2021-08-22 |
畅享生活 浏览:1361 2021-08-22 |
畅享生活 浏览:174 2021-08-26 |
畅享生活 浏览:252 2021-08-26 |
畅享生活 浏览:371 2021-08-26 |
畅享生活 浏览:290 2021-08-26 |
畅享生活 浏览:201 2021-08-19 |
畅享生活 浏览:310 2021-08-19 |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350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174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217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392 2021-08-18 |
畅享生活 浏览:214 2021-08-17 |
畅享生活 浏览:175 2021-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