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基层工作“回暖”,重塑年轻人成长观
2019-08-06 11:08 点击: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保障村干部基本报酬,建立健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报酬兑现机制。《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乡村的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但工资收入低。同时,村干部老龄化较严重,干事创业缺少年轻骨干。
谈到基层,给人印象最深的或许就是苦和累,“5+2”“白加黑”等都已成为其固化“标签”,让不少年轻人对基层望而却步。尽管党和国家出台了很多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高村干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但基层缺乏年轻干部“接班”的问题仍旧十分严峻。
事实上,要想吸引年轻人重新审视村干部职位,提高待遇是重要手段之一,但改变基层现有形象才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方面。笔者曾与不少高校毕业生讨论过当村干部的问题,以往他们或许还会把待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未来会更好已经成为共识,年轻人对基层的“畏惧”转向了自身价值实现的不可期。
这种不可期,是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就是“天天在办公室搞材料、应付检查”,害怕成为村干部却干不了实事,没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反倒被现实磨灭了进取心,担心被社会淘汰。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不管是媒体报道,抑或是个人现实体验,此类情况都有不同程度存在。
对此,中央明确了今年是“基层减负年”,通过着力纠治基层“四风”问题,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服务群众,或许能缓解年轻人对于基层工作的印象。如果将纠“四风”和减负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必然能改变基层工作“务虚”形象,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基层。
当然,让基层工作“脱虚向实”,只是解决年轻人不愿回基层的第一步,畅通村干部的上升通道,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成长空间,才是提升基层工作吸引力的重要保障。破解一入基层就只能一辈子在基层的政策困境,才能让年轻人对基层锻炼和成长充满更多期待,基层工作岗位“回暖”必指日可待。
改变基层形象需久久为功,重塑年轻人的成长观、成才观也不能滞后,只有各方努力,才能让年轻人愿意回基层,干出一番骄人业绩。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北京青年报 浏览:332 2024-04-28 |
中国消费者报 浏览:309 2024-04-02 |
畅享生活 浏览:358 2024-03-28 |
畅享生活 浏览:268 2023-11-21 |
畅享生活 浏览:366 2023-09-19 |
畅享生活 浏览:394 2023-09-12 |
畅享生活 浏览:287 2023-08-28 |
畅享生活 浏览:331 2023-07-05 |
畅享生活 浏览:328 2023-03-22 |
畅享生活 浏览:308 2023-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346 2023-03-14 |
畅享生活 浏览:396 2023-03-13 |
畅享生活 浏览:213 2023-03-09 |
畅享生活 浏览:178 2023-03-09 |
畅享生活 浏览:235 2023-03-08 |
畅享生活 浏览:190 2023-03-08 |
畅享生活 浏览:202 2023-03-01 |
畅享生活 浏览:153 2023-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