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道德银行”,传递“好人得好报” 价值取向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19-01-14 16:01 点击:

“道德银行”是余姚一项以道德信贷为核心的创新举措:以无形道德作为信贷资本,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农民解决启动资金短缺问题。该举措自2012年5月推出以来,已有2.1万余户农户获得余姚市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贷款15.11亿元。在“道德银行”正向激励下,余姚涌现出177名“余姚好人”和14个“余姚好人群体”。目前,“道德银行”已经覆盖余姚所有行政村 (1月14日浙江在线)。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道德银行”,传递“好人得好报” 价值取向 !

好人做好事不图回报,是好人的品格。让“好人有好报”,则是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浙江余姚让好人存入道德、取出贷款,让无形道德建设变得可量化、可触摸的做法,营造了崇尚道德、学习模范、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传递出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值得点赞,值得推广。

据了解,志愿者大部分是生活在城乡基层的普通百姓,他们中有的生活艰难。为此,各地除了打造“道德银行”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关爱帮扶机制,在发动全社会向志愿者学习的同时,积极倡导和树立“好人有好报”的社会风尚,让志愿者感受到他们有困难也会有人帮,让他们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可对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困难的志愿者,通过扶贫解困、扶贫助学、扶贫助业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节日期间,对优秀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健全志愿评级和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为志愿者购买志愿服务意外保险,等等。

奖善与惩恶,是道德建设的两张王牌。不奖善无以立标杆,不惩恶无以明底线。有人认为,奖善会使道德庸俗化、货币化。殊不知,道德需要引导,善念需要培育。一味把道德建设理想化、教条化,觉得凡是好人就不能谈好处,凡涉道德就不能讲利益,只会让道德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让好人不吃亏,不是说鼓励人们拿做好事去换好处,而是让“好人得好报”真正变成现实,以引导更多的人学好人、做好事。旗帜鲜明地让好人不吃亏,好人将会越来越多,那么,佛山小悦悦事件就不会发生,“老人跌倒无人扶”现象就不会重演,而所谓的“道德冷漠”、“道德寒流”将成为历史名词。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我们人人都来做义工,个个都来当好人,那么“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的社会生态就会水到渠成!

加入收藏

标签: 传递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801 2021-09-01
畅享生活 浏览:226 2021-08-19
畅享生活 浏览:167 2021-08-13
畅享生活 浏览:179 2021-07-27
畅享生活 浏览:280 2021-07-26
畅享生活 浏览:307 2021-07-09
环球时报 浏览:227 2021-07-06
畅享生活 浏览:262 2021-06-25
畅享生活 浏览:264 2021-06-18
畅享生活 浏览:205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165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373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230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293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301 2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