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工程”如何面对气象学家的质疑

来源:红网  作者:肖竹
2018-11-23 16:11 点击:

据科学网报道,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推送这条消息时,网站所拟的标题是:《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荒诞幻想项目》。

依据“天河理论”提出的“天河工程”,是一项创新性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专项工程。将通过科学分析大气中的水物质分布与输送格局,采取新型人工干预技术,实现不同地域间空中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的统筹调控和利用。

据说,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掌握水汽“迁徙”规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人工干预,可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从上述引用的表述可见,这是一项日后可以写进教科书的顶级科技工程,倘能如愿以偿,于国于民善莫大焉。应该说,首先勾勒出“天河工程”这一蓝图的科技界人士,有其“敢为人先”的可敬之处。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此话用在科技创新上显得尤为恰当。毕竟,任何一项高精尖的科技活动,要由构想变为现实,都离不开缜密的论证与反复的实验,而其中听取不同的声音,甚至是反对的意见,当为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科学网的报道客观、准确,不存在半点失真之虞,那么,这些“陆续收到的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就值得引起重视了。

例如,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说,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后再启动工程项目。国家的投入要为纳税人负责,要研究这些钱是不是值得花。

又如,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认为,这是一个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居然得到立项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再如,一位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院士称, 在气象学界集体缺席前期论证的情况下,决策部门不顾气象学家的诸多质疑,执意迅速推动“天河工程”。重大工程上马应征询各学科科学家的意见。

几位气象学家虽说都把话说得“很重”,但他们的出发点毋庸置疑。“天河工程”究竟是不是一个“仓促上马”的“荒诞幻想项目”?话语权掌握在科技界相关专家和决策层手里,其他界别的人士多半不会妄加评议,因为这个话题实在太科技太专业了,完全超出了公众的认知范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争论是正常的,有助于科学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开;对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而言,则是一个各抒己见,去伪存真,凝聚共识的过程。

此外,学术争论闯进公共舆论场,能够让公众充分意识到科技创新是曲折而艰难的;在“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家们付出超乎寻常的辛劳。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4-08-23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285
中国新闻网 浏览:276 2024-04-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278
人民日报 浏览:192 2023-12-08
央广网 浏览:277 2023-08-02
中国新闻网 浏览:288
中国青年报 浏览:359 2023-07-07
光明日报 浏览:275 2023-03-27
畅享生活 浏览:551 2023-03-17
中国新闻网 浏览:269 2023-01-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313 2022-12-26
畅享生活 浏览:300 2022-12-26
解放军报 浏览:330 2022-12-25
畅享生活 浏览:146 2022-10-28
畅享生活 浏览:205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