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睡眠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3-27 18:03 点击:276

“睡得好吗”正在取代“吃了吗”成为不少朋友之间见面的开场白。估计没有人会预料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之前发布的一份关于国人睡眠状况的报告显示,2012年至2022年这10年间,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平均时间由8.5小时缩减到7.06小时。媒体在调查中还发现,我国睡眠障碍人群日益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其实不用这些数据“背书”,日常消费场景中,睡眠“周边”产品的持续火热足以说明一切。褪黑素、酸枣仁、蒸汽眼罩、乳胶床垫、监测睡眠质量的穿戴设备等,每一个风口都支撑起不小的市场。为了摆脱手机的诱惑,强行戒掉睡前刷手机的“瘾”性行为,消除不断晚睡的可能,手机定时盒、手机锁近来成为市场新宠。

睡眠经济的崛起,会让我们睡得更好吗?虽然尚未有严谨的统计或研究,但就日常体验来说,似乎并不如此。在铺天盖地的睡眠经济营销中,睡眠成为一种因稀缺而宝贵的资源,在医学话语的叙事包装下,各类助眠产品成为睡眠这件事的“神助攻”,似乎反倒放大了人们的睡眠焦虑。

睡眠,当然是一种医学现象,但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对睡觉这件事的掌控权,相对应的,也低估了社会文化在塑造我们如何睡觉这件事上的影响力。

在崇尚高效的社会,在“付出总有回报”的叙事仍大行其道的今天,起床时间晚、爱睡觉、睡觉时间长往往与懒惰、倦怠这样的标签捆绑在一起。在社交媒体上,“你见过凌晨4点钟的图书馆吗”之类的帖子总是能获得广泛传播,记录早起生活的短视频成为众多人效仿的模板。在这套话语中,抱怨忙碌似乎是成功者的标配,睡眠自由在一些时候却被认为是失败或无所事事的佐证。

没有人否认,在睡眠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最适宜模式,而灵活安排睡眠也是个人自由。但面对可以说无孔不入的文化等影响,个人似乎根本难以抵挡。不少人明明可以早睡,也要主动选择熬夜学习或工作,美其名曰拿回对时间的掌控权,但实际上也是对社会流行的“睡眠正确”的妥协与解码。

当然,睡眠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少人不得不晚睡、被迫睡不好,并不只是个人自制力或情绪处理等自身的管理问题。比如,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让孩子背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导致的睡眠不足现象持续凸显;而模糊了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工作机制也让职场人不得已持续保持“在线”状态,自由睡眠变得奢侈。

睡眠对我们是如此重要,人生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躺在床上。关于长期睡眠不足对健康的侵害,每个人都能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这些侵害的发生,损害的不仅是个体的健康,也是国民的健康,单从人力资本折损的角度,睡眠问题就足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拯救睡眠,不应只是一个人的斗争。而显然,我们的斗争才刚刚打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王丹)

加入收藏

标签: 如何 拯救 睡眠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随便看看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6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4-08-23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285
中国新闻网 浏览:276 2024-04-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278
人民日报 浏览:192 2023-12-08
央广网 浏览:277 2023-08-02
中国新闻网 浏览:288
中国青年报 浏览:359 2023-07-07
扬子晚报 浏览:210 2023-07-04
畅享生活 浏览:551 2023-03-17
中国新闻网 浏览:269 2023-01-0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浏览:313 2022-12-26
畅享生活 浏览:300 2022-12-26
解放军报 浏览:330 2022-12-25
畅享生活 浏览:146 2022-10-28
畅享生活 浏览:205 202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