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不换手机号,教师有爱就有“范儿”
2017-09-10 12:09 点击:
“21年过去了,没想到老师一直用当年的号码。”在毕业聚会前,陈老师任教的第一个班的班长打通了她的电话。昔日的小学生如今已近而立之年,他们还记得当年的约定——“你们将来什么时候想老师,就打我这个电话”。(9月9日《广州日报》)
教师节来临前夕,由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主办的“最有范儿教师”网络评选活动刷爆朋友圈。短短两天,帖子累计阅读量131070次,共计投票124076张。在名校林立的广州市越秀区,名气不算大的育才学校老师陈康英总得票60039张,一举获得最具网络人气奖,成为“网红”。
“21年不换手机号”的“土”老师陈康英,被评为“最有范儿教师”,成为“网红”,这事儿乍听起来有些“不合理”,细想却耐人寻味。
陈康英老师为什么二十余年不换手机号?为了一个承诺。21年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陈康英有了第一个手机号码,她当时告诉学生:“如果你们哪天想老师,就给我打电话,我会一直使用这个电话号码!”从此,这个号码成为陈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陈老师没有因为与学生分别而让师生“缘尽于此”,而是“将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留下一个“永久牌”的手机号码,以便他们有需要时找到老师。“师者父母心”,陈老师这种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完全配得上“最有范儿教师”的光荣称号,是新时期教师的典范。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歌颂教师的名言已经很少听到有人包括教师提起了。也许是因为不愿“拔高”教师的精神吧,现实中有部分教师只是把教育当作职业而非事业,只当作谋生手段而非人生理想。还有一些教师汲汲于名利,忘了“教书育人”的初心,走到“重教书轻育人”甚至“只教书不育人”的偏道上,导致乱收费、校园欺凌等种种教育乱象出现。而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恐怕也与个别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无关联。
“学高为师,道高为范”,广大教师应该向为方便学生联系而坚持21年不换手机号的陈康英老师学习,争当有爱、走心的“最有范儿教师”。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128 2022-05-24 |
畅享生活 浏览:55 2022-05-23 |
新浪读书 浏览:849 |
360常识网 浏览:37 |
360常识网 浏览:102 |
畅享生活 浏览:593 2021-08-26 |
新华网 浏览:259 2021-06-24 |
新华网 浏览:277 |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53 2021-06-13 |
新华网 浏览:212 |
人民日报 浏览:261 2021-04-10 |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82 2021-03-17 |
新华网 浏览:327 |
新华网 浏览:271 |
畅享生活 浏览:273 2020-10-11 |
红网 浏览:181 2017-10-19 |
红网 浏览:287 2017-09-10 |
红网 浏览:182 2017-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