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先要扶起治理短板

来源:光明网  作者:莫洁
2017-08-18 15:08 点击:

日前,审计署发布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进审计结果公告,指出扶贫领域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等多方面问题。在此次抽查审计的59个贫困县(区、市、旗)中,各地有20个县的39个扶贫项目未实现预期效果,涉及资金10074.44万元,有6个县的13个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管理不到位。此外,多地还存在贫困人口数据信息方面不准确、不完整,违规使用扶贫相关资金等恶劣情况。

扶贫攻坚战坚持到这个时候,我们现在面对的贫困,已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硬骨头”、“拔硬钉子”着实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勇气,但也更考验各贫困地区的治理能力及智慧。好走的扶贫路已经走过了,能想到的扶贫招也都试过了,剩下的脱贫任务如何完成?而且随着最后承诺兑现日期的日益临近,“驴粪蛋表面光”——确保看起来完成了,就成了一些地方下意识的选择。“造盆景式”的作秀扶贫,在多次扶贫审计中都不难寻到踪迹。

这种作秀扶贫表面上看起来是作风问题,浮躁投机,不唯实只唯上,但在本质上,与扶贫资金发不下去、贷款不知如何使用、扶贫项目推不开来等问题并没太大的不同,都共同凸显了自身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思想的保守、观念的落后乃至扶贫政策衔接不畅等,都是治理短板的集中体现,而对发展规律及经济资源驾驭能力的不足,势必造成改革的乏力。从这个角度讲,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忠告”,对贫困群众与扶贫基层治理力量都同样适用。

根据此次审计公告,各地有42个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等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12个县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等,导致6226.11万元资金结存1年以上,其中5585.07万元结存2年以上。很难说,大笔的贫困群众“救命钱”如此长时间闲置,与基层的治理水平不存在关系。能力不足的困局不破,扶贫事业就很难打开大的新的局面,就算别人送来更多更好的食材,烹饪方法不改进,依旧端不出什么新菜。

扶贫工作要帮贫困群众拔掉穷根,首先要拔掉自身的治理穷根,不该让这一短板成为脱贫攻坚的深层障碍。弄虚作假、违规使用扶贫资金要问责,治理“空转”改革不力,同样也应问责。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谁都耽搁不起,问责既是责任和压力加码,消除多地潜存的懈怠和畏缩情绪,更意在倒逼基层治理生态的优化以及治理能力的提升,从发展视野及理念,到具体政策及安排,都进行全面的调适及改革,以从短期更加适应脱贫攻坚的目标与要求,而从长期也更加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做成也必须做成一件实事,才能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摆脱贫困的发展窗口并不会一直敞开,抓住机遇、积极破局,奋发有为,才能走出一条稳定有效的精准扶贫之路。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94 2023-09-12
畅享生活 浏览:348 2023-02-27
畅享生活 浏览:309 2022-09-30
畅享生活 浏览:153 2022-09-27
中华网 浏览:144 2019-04-08
畅享生活 浏览:175 2021-06-08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1-04-24
畅享生活 浏览:235 2021-04-18
畅享生活 浏览:208 2021-04-16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1-03-04
畅享生活 浏览:192 2021-03-04
人民日报 浏览:165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