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功利才能重拾学习的乐趣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26
2022-07-27 16:07 点击:

自古以来,书中自有黄金屋被世人奉为圭臬,学习的好处之多,人尽皆知。但学习的妙处之乐,鲜少有人能得到。

我曾和朋友们谈论过学生时代的回忆,对于学习的记忆是即苦且累。究其原因,我们很多人在校园中,之所以努力学习,多半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顺利毕业。毕业步入社会,对于学习的要求自然没有校园中的严格。再说也不是真的喜欢学习,所以原来的学习习惯已经不存在了。为了进入体制内,又不得不努力学习,应付各种考编考公。但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也不是正确方法的学习,明显带有一定的功利特征,不苦不累才怪。

作为被儒家学说统治两千多年的中国,“学而优则仕”这句话长期被学子士人奉为人生信念,他们虔诚地认为,只要把四书五经背熟吃透,那暮登天子堂就指日可待。而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在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遭到了辛辣地讽刺,书中塑造了范进这个不事生产,一心求取功名的禄蠹在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经典形象,这无疑是对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社会的无情鞭挞,也是对那些功利性学习的人的绝妙嘲讽。

虽然时过境迁,当今社会学习的功利性早已不如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盛行时那样普遍,但并未销声匿迹。林语堂在《论读书》中曾痛斥功利性学习:“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帐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的本旨。”带着功利性目的去学习,学到的必然是如何应付差事,得到的是知其然而非所以然。学习的目标设定不正确,自然学习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不愿意进行深度的思考,往往在实践中会变得眼高手低。

作为基层干部,如果将学习变得带有功利性,那带来的不仅是脱离工作实际的泛泛空谈,而且可能导致基层工作上出现重大失误。就像财务工作,如果业务学习以应付上级检查为目的,必然会在规章制度中钻营漏洞以便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触碰红线。

在一切向着智能化快速化碎片化突飞猛进的当下,唯有摒弃功利,真正把学习融入进生活中,时时学习,不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将学习的知识真正利用起来,才能让漫长又短暂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

加入收藏

标签: 少些 功利 才能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94 2023-09-12
畅享生活 浏览:244 2023-08-22
畅享生活 浏览:320 2022-09-27
畅享生活 浏览:356 2022-09-27
畅享生活 浏览:332 2022-09-14
畅享生活 浏览:299 2022-08-11
畅享生活 浏览:293 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