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谁来管?家庭教育亟需立法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20-10-11 16:10 点击:

最近在海口发生的事情令人气愤,熊孩子在电影放映时踢坏了银幕,一旁的家长竟无动于衷。据介绍,事发的影厅属于小厅,银幕制作费用需一万多元,但制作时间比较慢,从下单到店大概需要半个月,还需要专业的人过来挂幕,影院在排片时会受到影响。(10月8日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熊孩子”背后的“熊父母”谁来管?家庭教育亟需立法。

一直以来,有两个孩子是网络热议的焦点,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是熊孩子,尤其是一到寒暑假,全国各地有关熊孩子的事件更是频发,人们在热议熊孩子事件的同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家庭教育最重要,而且要从小抓起。

2018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09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当“熊孩子”犯错时,88.5%的受访者反对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83.3%的受访者强调对孩子的不当言行要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

由此可见,当前社会上出现的“熊孩子”现象,其根源在于良好的、合格的家庭教育缺失。作为监护人,一些家长没有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起到监护作用,没有尽到教育义务。而家庭教育弱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的缺失,缺乏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立法。同时现有零散的法律规定也未明确家庭教育权利、义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

“不正常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正常的家庭。”最近网剧《隐秘的角落》热播。原本单纯无暇的孩子是怎样走上犯罪的道路?家庭教育的缺位或失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血的教训说明家庭教育不是家门之内的私事,而是关乎社会发展的公事。

为家庭教育立法,有助于加大社会的保障和支持力度,共同构建“家庭尽责、学校指导、社会参与、政府推进”的教育格局。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保障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明确父母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以及相应的强制性和惩戒性措施,让他们重视自己所肩负的教育责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时要设立家庭教育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管理、引导和监督家庭教育的实施,依法落实和保障家庭教育的质量;福州市、泰州市等地检察机关探索督促监护令,让“熊家长”们有了紧箍咒,也不失为唤醒失职监护人沉睡的监护意识的良方。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中国青年报 浏览:363 2023-08-17
畅享生活 浏览:312 2023-06-08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3-03-09
畅享生活 浏览:341 2023-02-27
畅享生活 浏览:370 2022-09-30
畅享生活 浏览:205 2022-09-14
畅享生活 浏览:162 2022-08-27
畅享生活 浏览:262 2022-08-08
中国青年报 浏览:285 2022-07-05
央视网 浏览:314 2022-06-22
新京报 浏览:347 2022-06-13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19-04-10
减肥ing 浏览: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