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儿科医护收入偏低,不能止于医院绩效分配调整
2020-10-11 12:10 点击:
近日,网传一份安徽宿松县人民医院《关于儿科全体医护人员要求转岗的报告》显示,因7月绩效考核明显偏低,儿科部分医护人员联名请求集体转岗,引发关注。该医院随后发布情况说明称,已调整其绩效发放标准,并给予儿科倾斜政策,35名儿科医护人员当月绩效按该院平均水平发放。(9月27日 新京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改变儿科医护收入偏低,不能止于医院绩效分配调整。
儿科医护收入低是儿科难留人的关键原因之一。但目前医护人员的收入是通过绩效综合考核来体现,而医院绩效分配机制导致了儿科医生收入偏低。虽然安徽宿松县人民医院调整了绩效发放标准,并给予儿科倾斜政策,但总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不是所有医院都能拿出大笔资金来补贴儿科医护收入。
儿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儿童疾病存在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和其他临床科室相比,儿科工作琐碎、收入低,许多人都不愿意干。相关调查统计数据显示,70.9%的儿科医护人员日均工作9小时以上,儿科医师日均承担门诊人次数是其他执业医师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是其他执业医师的2.6倍。儿科称为“哑科”,问诊困难、检查治疗困难、各种操作难度大,对儿科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同时儿童是一个社会最关注的群体,家庭成员期望值高,都加剧了儿科工作压力。
要破解"儿科医生荒"的难题,当需建立一个机制来体现儿科医生技术的含金量,从而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医院儿科的财政补贴,可实施儿科特殊岗位津贴,支持儿科发展。同时,各综合医院应该增加儿科医师编制,地方政府可考虑将儿科列入急需人才引进,从政策上吸引报考儿科专业和从事儿科专业的人。卫健主管部门应出台政策,建立符合儿科特点的绩效分配内部机制,同时真正落实儿科医护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护人员收入平均水平,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医疗卫生体系考评内容,并与院长的绩效考评挂钩;要指导干预综合医院增加儿科床位,打造优势儿科专业,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待遇,用优厚的政策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儿科医护队伍中来。
2018年,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提出将通过完善机构设置、提高诊疗能力、加大政府投入、改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全面强化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通知指出:在绩效考核分配时,要向儿科医务人员倾斜,使其收入水平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医务人员的平均水平。河北省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家庭医生在线 浏览:288 |
减肥ing 浏览:105 |
减肥ing 浏览:134 |
减肥ing 浏览:122 |
减肥ing 浏览:249 |
减肥ing 浏览:171 |
减肥ing 浏览:251 |
减肥ing 浏览:269 |
减肥ing 浏览:211 |
减肥ing 浏览:229 |
减肥ing 浏览:170 |
减肥ing 浏览:292 |
减肥ing 浏览:158 |
减肥ing 浏览:128 |
减肥ing 浏览:85 |
减肥ing 浏览:213 |
减肥ing 浏览:154 |
减肥ing 浏览: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