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伪造录取通知书,望子成龙的父母应反思
2020-08-20 17:08 点击:
最近,一位广州湛江的考生花了3000块钱买了个假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骗过了父母和乡亲,在村头拉起了横幅,也准备了鞭炮祝贺。就在此时,村干部发现录取通知书上有个错别字,方才向学校和教育局咨询发现了事实的真相(8月20日千龙网)。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考生伪造录取通知书,望子成龙的父母应反思!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青报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调查——“培养孩子,你相信‘出名要趁早’的观点吗”,1816位微博用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50.0%的受访者不认同这一观点,16.5%的受访者认同,33.5%的受访者认为得看孩子情况 。
如今,很多父母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费尽心思地培养孩子,试图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快车道。甚至有些父母通过包装孩子,帮助其“年少成名”。父母对孩子的过多期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层一层地包裹住他们的身体,包裹住他们的翅膀,也包裹住了他们的灵魂。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是属于父母和家庭的,他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只希望孩子尽快成功成名、光耀门楣。
殊不知孩子的内心是压抑、茫然的,正如一位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所说:很少觉得快乐,因为没时间玩,也没什么朋友,自己学习是为了给爸爸妈妈挣面子。长此以往,就容易出现叛逆心理,导致孩子情感冷漠、不知感恩、责任感弱。有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发现自己养大的孩子变得陌生,曾经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变得凶狠,父母发现对爱子失控时,爱已过,恨不行,说不听,骂无用……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考生伪造录取通知书,主要的问题不在孩子,而是父母用错了方法。未成年人成长的过程是缓慢的,过早地去催熟他,实际上是损害大脑。网上曾有这样一则新闻:武汉一妈妈砸12万为儿子培优,几年过去了,当时自信的妈妈如今却在朋友圈哀叹:当初的“学霸”儿子竟变成了“学渣”!为此,教育孩子,父母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不要因为超前、超负荷的爱而伤害了孩子。
孩子最亲的总是那个最理解自己的人。一个不懂孩子的父母,会使亲子关系恶化,一旦恶化孩子就会变得难以管教。期待更多的父母多学学心理学,读懂“未成年的主张”,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不要让在父母看来只是山坡一样的小事,在孩子的世界却成为无法逾越的大山。
同时,不想再有伪造录取通知书的事件出现,还需从根本上缓释教育焦虑现象,积极推进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政府要转变教育管理职能,不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和奖惩,规范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和教辅市场,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改变单纯追求学历、追求文凭的倾向,改变过度关注分数、沉迷于应试教育的现象;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探索更为多元的考试评价体系,不再让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方式和标准,探索大学“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改革,改变主科备受追捧、副科冷落寂寞的现状,遏制重奖高分考生行为,实现德育、体育、美育的全面发展;学生家长要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配合学校发展素质教育,支持学校减负措施。只有政家校三方合力,才能真正将中小学生减负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让孩子拥有可以“荡起双桨”的童年,才能让单纯以“唯分数论”断定一个考生的社会成为“过去时”!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中国新闻网 浏览:275 |
畅享生活 浏览:313 2022-07-18 |
中国新闻网 浏览:426 |
北京青年报 浏览:294 |
畅享生活 浏览:241 2021-07-26 |
经济日报 浏览:296 2021-06-15 |
畅享生活 浏览:327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293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234 2020-11-18 |
畅享生活 浏览:271 2020-11-02 |
畅享生活 浏览:255 2020-08-31 |
畅享生活 浏览:289 2020-08-27 |
畅享生活 浏览:300 2020-08-24 |
畅享生活 浏览:223 2020-08-14 |
畅享生活 浏览:340 2020-07-08 |
央视网 浏览:268 |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0-06-24 |
畅享生活 浏览:247 2019-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