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校园暴力,案发在校园根源在家庭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20-06-16 16:06 点击:

近日,针对网友曝光的“校园学生被打”视频,云南省个旧市教育体育局回应称,系该市某中学学生王某某、张某某等人因与杨某之前发生矛盾,在学校卫生间发生争执并殴打杨某、马某某。目前,个旧市公安局已开展深入调查,被打学生均安排到医院检查治疗。(2020年06月15日云南网)

校园暴力事件它就像横亘在和谐校园里的一道鸿沟,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治理校园暴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通力合作。

校园欺凌,虽然案发在校园,根源却在家庭教育。两种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和受害者。一种是被过度宠爱、称王称霸惯了的孩子;另一种是缺少温暖、无人关爱的孩子。家长在防治学生欺凌与暴力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义务。如果孩子对同龄人施暴或者有施暴的倾向,切不可抱着“护犊子”的心态偏袒自己的孩子。

为促进孩子长远健康成长,应该主动去探寻孩子施暴的原因,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纵容、放纵的心态,只会以溺爱的形式害了孩子。学校可通过建立家委会、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指导、教育家长依法落实法定监护职责,增强法治意识,科学实施家庭教育,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管教工作。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能够从孩子的行为、情绪、衣着、用品等方面发现卷入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迹象,及早发现尚处隐秘期的欺凌和暴力现象,实施早期干预,将欺凌和暴力遏制于萌芽阶段。要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从心理行为上说,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不少施暴学生就来自于暴力家庭,还有一部分家长有意无意地言传身教对暴力的推崇。如某校一名男生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总喜欢通过打架来解决。心理辅导老师深入了解后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平时就常对孩子采用“棍棒教育”。 任何教育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调查研究表明,造成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往往缺乏来自父母及家人的关爱与指导。有一部分监护人由于经常出差或者离家打工,缺乏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使这部分孩子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的辅导。因此,对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处于12岁以下的孩子,应当确保父母一方留在身边,真正尽到抚养义务。

加拿大学者琴•莎舒曾说过:“恃强凌弱的习惯一旦养成,通常会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为此,家长务必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都是带着自己的梦想,对学校生活有无限的憧憬;每一个同学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都渴望得到尊重、信任、关爱和平等的对待。期待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同铲除校园暴力现象产生的文化土壤,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积极、自主和充满友爱精神的人,都学会像珍视自己的名誉那样珍视集体和他人的荣誉,懂得像维护自己的尊严那样维护集体和他人的尊严。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35 2023-06-09
畅享生活 浏览:273 2022-09-14
新华网 浏览:1177
360常识网 浏览:27
360常识网 浏览:22
360常识网 浏览:18
畅享生活 浏览:653 2021-09-03
畅享生活 浏览:623 2021-09-02
畅享生活 浏览:180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32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