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为坚持入户家访的老师点个赞
2019-11-12 14:11 点击:
近日,一条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家长疑问的帖文,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家长发帖问: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并直指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质疑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对此,11月4日,福州市教育局通过“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公开回复称,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它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对于入户家访会耗费教师时间与精力的疑问,教育局表示,“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提升教师待遇”。(11月6日《北京青年报》)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家校群”交流千次不如老师家访一次!为坚持入户家访的老师点个赞
现在有很多学校采取校访或者“家校群”的方式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交流,家访被遗忘了。我儿子从小学读到高中,只有两位老师来我家里家访过。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来“家访”这种形式,在我们小时候上学的时候,似乎很通行。我还记得自己念初中时,班主任周老师来我家家访的那一幕。周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既肯定我的成绩,也指出我做作业“马大哈”的毛病。周老师的家访,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在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大力鼓励下,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于1978年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了中专。
亲身经历让我认为:校访或者“家校群”是不能替代家访的。老师要了解学生课堂以外的情况,还是家访好。成绩拔尖的学生和成绩比较差这“两头”的学生特别需要老师家访,因为这两类学生的心理通常更为脆弱。有人认为:现在的家长们都很忙,老师面临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家访要一次次约时间、要协调,回头看来沟通交流的效率并不高。既然现在有这么多的交流手段可以用,干吗非要盯着传统家访呢?其实,家访更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是老师、学校了解孩子、孩子了解老师、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有效载体,是老师家长群、家长会、校讯通等交流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家访并不过时,在现在这个年代更需要。因为现在不少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时间去关注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尽管每学期学校都会开家长会,但老师不可能在当时跟每一个家长都说得很详细。期待更多的老师来到学生的家庭,把对学生的关爱带进家庭,让学生在老师无形的关爱中茁壮成长。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354 2024-06-18 |
畅享生活 浏览:517 2023-09-20 |
畅享生活 浏览:420 2023-07-14 |
畅享生活 浏览:475 2023-07-06 |
畅享生活 浏览:2293 2023-06-16 |
畅享生活 浏览:363 2023-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388 2023-04-18 |
畅享生活 浏览:352 2023-04-06 |
畅享生活 浏览:373 2023-04-03 |
畅享生活 浏览:266 2023-03-13 |
畅享生活 浏览:387 2023-03-09 |
畅享生活 浏览:362 2023-03-01 |
畅享生活 浏览:153 2023-02-28 |
畅享生活 浏览:347 2022-12-27 |
畅享生活 浏览:136 2022-11-14 |
畅享生活 浏览:199 2022-11-09 |
畅享生活 浏览:413 2022-11-05 |
畅享生活 浏览:215 2022-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