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该对“街头文化”多些包容
2018-04-26 09:04 点击:
前几日,成都市街头艺人的招募已经结束,首批100个名额共有300多团队和个人报名。成都市文化馆将对报名者进行条件审核及面试,并对入选者开展培训,对演出时间的排期、点位、内容也将进行规范管理。(4月25日 《成都商报》)
在大城市,街头艺人十分常见。他们抱着吉他轻声弹唱,吸引过路者驻足聆听。卖艺对他们而言,是谋生手段,更是追梦之路。然而,很多时候,这些“追梦人”不得不背负着“影响市容”的“罪名”,频频与城市管理者产生摩擦。
街头卖唱与城市管理是否冲突?这是个不易回答的问题。那些阻拦街头艺人卖唱的城市管理者,也只是按规执法,何况有些艺人在卖唱时的确有可能出现违规占道行为,会阻碍交通行人,城管部门按规阻拦也无可厚非。可是,街头卖唱已然成了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北京、成都这些大城市的部分地段,街头卖唱更已成为区域特色,甚至已与当地经济文化相交融。若对街头艺人一味施管,又的确有些欠妥。
应该说,成都市用“凭证上岗”的方式,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独特回应。一纸“上岗证”,既留住了富有才华的街头艺人,也解决了城市管理者的一块“心病”。但是,如报道所说,这一方式也存在问题:一些报名者并非街头艺人出身,使竞争有失公平;还有些艺人因没有本地户口和居住证而直接被排除在外。此外,对演出内容严加管理,可能会使表演形式变得单一死板,不利于街边艺人施展才华。
不过,即便存在种种问题,成都的街头艺人总体而言也还是幸运的,毕竟官方肯为他们提供“上岗证”,没有因为“影响市容”就被将其全然否决。同样有着“影响市容”的“嫌疑”,街边报刊亭就没这么幸运。今年年初曾有报道指出,多个城市以“整治市容”为由,大规模拆除报刊亭。那些精致的绿色报刊亭已然慢慢淡出城市,它们不再是街角的标志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这似乎的确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样子;然而,城市的“里子”何处寻?以追求外观整洁为目的,不断拔除街头文化,这样的城市未免太空洞了些。
对这些“街头文化”,城市该多些包容。城市管理者大可以把“街头文化”打造成特色名片,让文化扎根街头巷尾,与市民生活融为一体。这与“整治市容”不但不冲突,反而有助益:那些伫立街边的卖艺者轻声弹唱,悠扬的歌声为喧闹的城市平添一份安详——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独具特色的“市容”?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34 2024-11-22 |
九行 浏览:283 |
畅享生活 浏览:476 2023-09-12 |
畅享生活 浏览:547 2023-08-08 |
畅享生活 浏览:154 2022-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2-08-29 |
畅享生活 浏览:120 2022-08-24 |
畅享生活 浏览:253 2022-06-29 |
畅享生活 浏览:202 2022-06-29 |
畅享生活 浏览:220 2022-05-26 |
人民日报海外 浏览:335 |
中国新闻网 浏览:236 2022-05-20 |
中国文化报 浏览:939 |
沙洲旅行说 浏览:643 |
360常识网 浏览:58 |
360常识网 浏览:83 |
360常识网 浏览:51 |
畅享生活 浏览:825 2021-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