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月饼托相思 不如回家一起看月亮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玫昆仑
2017-10-03 13:10 点击:

"皎皎中秋月,点点思乡情”,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不少市民为亲朋好友邮寄月饼传递思念。有报道说,南航广州始发国内航班最近这段时间每天运输月饼近75吨,主要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杭州、南昌、贵阳、乌鲁木齐等城市。(见10月2日的中新网)

寄月饼托相思,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这虽然说明工作在异地的子女对于亲情、思念,还是比较眷恋的,但这次“双节”长假,特别是中秋节,正是一次纾解亲情与乡愁的好时机,理应回家和亲人尤其是父母一起看月亮。毕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父母就是盼望子女“常回家看看”,能够和子女们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就心满意足了。仅仅给父亲寄月饼,能够纾解思念的愁绪吗?所以,作为子女,平常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父母想一想,不要只顾自己玩乐,而忽略了世界上最爱自己的父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混得不怎么样不要紧,钱挣得不多没关系,重要的是能够在节假日“常回家看看”。因为“家”是每个父母额头上的生命线,无论子女身在何方,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父母总是惦念着。所以,在节假日,子女们能够“常回家看看”,是对父母最好的心灵慰藉。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的感情是最纯粹、最伟大的。虽然父母面对子女不会提出“常回家看看”的要求,还会用“不用挂念”来安慰子女,甚至对子女说谎,但他们内心还是挂念子女的,还是希望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的。毕竟,马斯洛理论说,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中,生理需要是第一位的。而人老思亲,子女是老人最大的精神寄托,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抚养大,子女却“无事不登三宝殿”,怎么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呢?于是,为确保女儿回家过“十?一”,武汉曾有父母开出200元/天的高价“雇”女儿回家过节;还有郑州老夫妇上演离婚“苦肉计”,让子女“常回家看看”。等等这些,足见父母企盼子女精神赡养的紧迫感。

虽说“常回家看看”早就“入法”了,但对一些子女来说还没“入心”。虽然有些子女早就成了“房奴”、“车奴”和“孩奴”,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没时间“常回家看看”;甚至有些子女居住地离父母很远,更不方便“常回家看看”。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有条件、有时间,子女们最好不要只顾自己,多些“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与父母聊聊天、叙叙旧。而今,放长假了,中秋节也将来临,子女们少些寄月饼托相思,多一些回老家陪父母一起看月亮。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长沙晚报 浏览:212 2023-09-18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2-08-11
畅享生活 浏览:389 2022-07-17
光明网 浏览:233 2022-05-30
减肥ing 浏览:162
畅享生活 浏览:146 2021-07-04
畅享生活 浏览:165 2021-06-13
畅享生活 浏览:166 2020-11-06
畅享生活 浏览:453 20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