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干”环境监测数据的“水分”

来源:红网  作者:旗石
2017-09-24 13:09 点击:

中办、国办日前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9月23日新华网)

收集好环境监测数据,是建立全国性环境保护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有助于保障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该《意见》是继2005年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2006年发布的《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中央再一次对深化环境监测改革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环境监测数据是对环境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方方面面。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的“晴雨表”,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可以详细了解环境的状况,快速查出污染源;高质量的监测数据还是环保政策的“指向标”,以大数据分析大环境,摸清污染物的分布和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此外,对环境发展趋势的预测和预报也离不开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由此可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

近些年,某些地方对环境监测数据“注水”,数据失真时有发生,不利于全国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有些地方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丑态”百出,“花样”违规。某地监测站给环境监测仪器“戴口罩”;某企业从矿泉水瓶中进行“排污”取样;还有地方用拉闸限电的方式阻止监测数据传输;更可笑的还有向监控器附近连续喷水降尘,人为地“降低”PM2.5的数值。凡此种种,使得许多环境监控数据“注水”严重。

多措并举,深化改革,才能避免环境监测数据“真假莫测”。首先,推动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建立起全民环保的大系统,鼓励当地民众通过微博、微信、网络、手机等方式反映环保问题。其次,继续推进环保体制改革,把“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的先进经验推向全国,持续推进环保监察制度,用制度促环保。最后,坚持环保约谈、问责机制,真正地把“绿色GDP”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之中,让绿色发展“能者上,庸者下”。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当前,我国正处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面对新情况,唯有及时做好制度规划,构筑起科学的环境监控体系,才能“挤干”环境监测数据的“水分”,回归监测数据的“素颜真身”。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人民日报 浏览:268 2021-05-07
检察日报 浏览:240 2021-04-28
人民日报 浏览:243 2020-09-11
中国青年报 浏览:154 2020-05-13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71 2020-04-18
新华网 浏览:254 2020-04-18
畅享生活 浏览:171 2019-03-26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07 2019-03-13
红网 浏览:328 2019-03-10
畅享生活 浏览:230 2018-03-05
东方网 浏览:103 2018-02-12
东方网 浏览:193 2017-11-01
广州日报 浏览:138 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