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遗骸数据库:让更多的“无名”烈士变“有名”
2021-09-02 17:09 点击:
2021年以来,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遗骸搜寻鉴定中心和军队有关方面不懈努力,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技术手段提取出志愿军烈士遗骸的DNA信息并建立了数据库,现已确定梁佰有、展志忠、吴雄奎、林水实4名烈士的身份和亲缘关系,其中三位为带有姓名印章的烈士,一位为根据有关史料主动摸排到的烈士。 (9月1日 澎湃新闻)
从革命中走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陈旧烈士遗骸身份鉴定工作从未停歇,建立数据库做好比对维护,更好的把烈士精神弘扬在奋斗一线。开展烈士遗骸鉴定比对工作意义重大,不仅是对英烈精神的传承弘扬,更给烈士亲属以慰藉关心。
对陈旧烈士遗骸开展身份鉴定比对工作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主要是时间久远、资料缺乏、亲缘关系较远等。70多年来,了解烈士情况的亲友大多已去世,其他亲属有的已搬迁或不了解情况,有的户籍资料也很难查证,排查起来十分困难。因此加强技术保护和提高宣传保护力度成为烈士遗骸身份鉴定工作的突破点。
利用技术手段反复对比,克服重重难关,退役军人事务部此次将 4名在韩志愿军烈士身份成功比对,开展抢救性工程建立DNA数据库对于以后的身份核实具有奠基性作用,目的就是让英雄的名字和精神载入史册和后辈心间,更可以让亲属得以精神慰藉。鉴定工作面临烈士遗骸DNA提取困难这一问题,烈士遗骸受到战争创伤大(很多遗骨不全),当年在战场被匆匆掩埋,长年累月受雨水、微生物、地质灾害等环境因素破坏,DNA信息降解严重。加强技术突破可以维护数据库并做好精准鉴定比对,从技术层面保护烈士遗骸和相关信息,增加比对成功率。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各地把维护英烈设施和营造弘扬英烈精神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对烈士遗骸DNA数据库的维护同样离不开大力宣传。将数据库的深远意义普及到民众心中,在全社会营造尊崇烈士关心烈属的浓厚氛围对于此项工作具有推动作用。利用互联网和多部门协助的形式,加大宣传普及,在DNA比对、信息核查、历史沿革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用心用情做好英烈遗骸比对工作,帮助更多亲属找到英雄先辈。
开展烈士亲属DNA信息采集工作对于弘扬革命烈士为国奉献、为民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坚定信心信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意义非凡,通过多方发力,共同让更多的“无名”烈士变“有名”。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259 2024-04-08 |
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浏览:228 |
畅享生活 浏览:393 2021-04-03 |
畅享生活 浏览:304 2021-04-02 |
北京青年报 浏览:374 2020-04-05 |
畅享生活 浏览:127 2018-06-11 |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55 2017-09-30 |
畅享生活 浏览:239 |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4 |
畅享生活 浏览:34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6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39 2025-03-20 |
畅享生活 浏览:41 2025-03-20 |
环球网 浏览:193 |
科技日报 浏览:143 2025-03-13 |
扬子晚报 浏览:191 2025-02-25 |
扬子晚报 浏览:237 2025-02-20 |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浏览:125 2025-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