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用语”是公职人员的行为标尺
2017-09-09 17:09 点击:
“今天这个接待我的干部,让我心里的火气消了一大半。”近日,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的刘女士到区纪委信访室反映完问题后,一扫刚进门时满脸的气愤:“纪检干部的态度真不赖,即使反映的问题不归他们管,他们也是耐心听完,又和气地告诉我该去哪儿反映。”(9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合适,办事得体,不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个人形象,也是在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添分加码。今年3月以来,郑州市纪委面向全市纪检干部开展的“提倡‘规范用语’,杜绝‘禁忌用语’”活动,旨在从纪检干部日常“说话”入手,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纪检监察机关良好形象。如今,这些文明暖心的“规范用语”已在群众心中蔓延。
反观现实,少数党员干部的“负面言行”“雷人雷语”,令许多老百姓着急上火,却又无可奈何。比如,“我说不能办就不能办”“有意见找领导去”。有的狂妄嚣张、有的愚蠢无知、有的轻浮随意、有的僵化八股,嘴里透着一股“官僚主义”“衙门做派”的气息。凡此种种,无形中割裂了党同群众的鱼水之情。久而久之,干群之间就会心生嫌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无从谈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心中自会有杆秤。是高高在上对群众利益无动于衷,还是深入群众切实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这检验着一名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学会和群众说话,已经成为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道现实考题。解答好这道考题,关键是要找准定位,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真诚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说话。“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情真才能词切。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带着真心真情和群众讲真话、说实话,在真诚交流中把道理讲清讲透,把困难和问题说清说实,以心换心,何愁说不到群众的心坎上去?何愁引不起群众的共鸣?
同时,机关单位内部也要加快改革,细化职责,明晰边界,淘汰冗员,褒奖先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怪话”“雷语”,也能切实提高行政运行的效率。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明晰了“规范用语”“禁忌用语”,工作中就多了一把“标尺”,多了一道“安全阀”,有助于党员干部在正风肃纪、修身正德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好位”“讲好理”“把好度”“干好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科技日报 浏览:281 2023-09-13 |
人民网 浏览:245 2023-08-28 |
《秦时明月》官方微博 浏览:484 |
中国新闻网 浏览:461 2023-07-28 |
中国青年报 浏览:362 |
畅享生活 浏览:339 2022-08-07 |
中国新闻网 浏览:240 2022-06-22 |
360常识网 浏览:31 |
360常识网 浏览:122 |
360常识网 浏览:118 |
360常识网 浏览:51 |
360常识网 浏览:57 |
畅享生活 浏览:960 2021-09-02 |
畅享生活 浏览:152 2021-06-14 |
畅享生活 浏览:389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178 2021-06-13 |
畅享生活 浏览:378 2021-06-07 |
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 浏览: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