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 铸牢乡村振兴的“根”和“魂”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刘田钊
2022-09-05 17:09 点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文化振兴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同时,丰富农村文化内涵,为今后激发乡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充分实现乡村振兴等奠定基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振兴乡村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文化振兴,既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题中之义,更是铸牢乡村振兴的“根”和“魂”。笔者认为,城乡之间需要缩小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差距,更需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文化、教育差距。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活的方法。

提振农民精气神。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部分地区乡村文化人才建设有成绩、有亮点,但也有短板、有困难,其中农村人员外流是其中很大的制约因素。一方面要发挥好文明实践站、屋场会、农家书屋、非遗保护等众多文化振兴平台的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农民、武装农民,通过给农民“充电”,让广大农民的脑袋“富”起来,思想“富”起来,使广大农民能够用科学的观点、科学的思维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让那些有号召力的“文化骨干”“新乡贤”、有行动力的“农创客”、有文化技能的“土专家”、懂文化善经营的“新农人”坚定扎根乡村。

投入模式当创新。各地各级政府要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支出总量,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实现“送文化”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把资金用在农民最渴望、最需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同时,应建立乡村文化建设专项引导基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乡村文化建设;鼓励支持村民自筹资金,兴办农民演出团队、农家书屋等,使农民也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

乡村文化振兴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是一项需绵绵用功的“潜绩”工程。但只要广大乡村民众携手坚持深入推行乡村振兴活动,就一定能引领乡村振兴从“风景美”迈向“风尚美”,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向繁荣。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83 2024-04-17
畅享生活 浏览:589 2023-10-16
畅享生活 浏览:558 2023-10-13
畅享生活 浏览:496 2023-08-22
畅享生活 浏览:249 2023-07-31
畅享生活 浏览:593 2023-07-25
畅享生活 浏览:1838 2023-06-20
畅享生活 浏览:363 2023-06-13
畅享生活 浏览:216 2023-06-08
畅享生活 浏览:422 2023-04-18
畅享生活 浏览:60 2023-04-17
畅享生活 浏览:442 2023-04-09
畅享生活 浏览:452 2023-03-28
畅享生活 浏览:297 2023-03-20
畅享生活 浏览:191 2023-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