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空气虽是行为艺术,也有虚拟价值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何勇海
2017-10-03 14:10 点击:

近日,一则青海姐妹网上售卖空气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尽管当事人声称此举仅是为了宣传环保,但简陋的包装、每袋15元的售价依然引起不少网友质疑,“打着环保的名义炒作。”针对各种质疑声,姐姐郭丽(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由于包邮,卖空气其实是赔钱的,“视频里也压根没提自己的相关信息,没想宣传自己。”(10月2日中国青年网)

空气无色无味,触不到摸不着,竟然拿来售卖,这种做法确实免不了备受质疑。在我看来,售卖空气注定难以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更不要说大赚特赚。一者,空气是人类共有的,会否允许售卖,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在这方面,虽然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与法理依据,但此前也有人因为售卖空气而被工商部门叫停的。

二者,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嗅料”,谁来制定质量技术标准?谁又为顾客进行产品的新鲜性、真实性等等进行鉴定?何况,新鲜空气装进塑料袋或易拉罐里,恐怕也不是“新鲜空气”了,光是塑料袋或易拉罐自身的污染性,就让所售卖的空气无新鲜性可言。随便拿出几瓶空气,也可假称是来自青藏高原的新鲜空气,就难免具有欺骗性,要成功卖出去,还真是一件难事。

此外,卖商品的实质是“卖劳动”与“卖服务”,而“卖空气”实质上相当于“空手套白狼”,很难成为一种被人们认可的正规经营。所以有网友讽刺说,空气也能换钞票?这钱实在太好赚了。

正基于以上三个因素,近年来屡屡出现的售卖空气行为,总是被指纯属异想天开的行为艺术。比如企业家陈光标在2012年也曾罐装新鲜空气予以售卖,售价5元一罐,最终在质疑声中无疾而终;在陈光标之前,长沙一男子举牌叫卖“空气罐头”,50元一瓶,但两天都没卖出去,最后被警察带走……结局都是比较悲催的。

虽然售卖空气屡屡被行为艺术,但也能够“卖”出虚拟价值——可以吸引人们对新鲜空气的关注和向往;可以促使人们思考:新鲜空气也要买了吗?可以告诫人们不要肆无忌惮地污染环境,今天的放纵,换来的将是明天的空气商品化。“卖空气”如果能达到宣传节能减排的环保目的,这样的行为艺术,倒还有点公益宣传的味道,搞一搞也无妨。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360常识网 浏览:25 2022-04-27
畅享生活 浏览:166 2018-05-04
红网 浏览:229 2018-02-02
红网 浏览:140 2017-09-25
畅享生活 浏览:131 2014-01-15
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 浏览:125
畅享生活 浏览:35 2025-03-20
畅享生活 浏览:46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