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应把限客错峰提上日程

来源:东方网  作者:胡艺
2017-10-02 10:10 点击:

作为“十一”假期的传统热门旅游地,安徽黄山风景区近日设定长假期间游客承载量,明确将晴好天气日最大游客承载量限定为5万人,恶劣天气3.5万人,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将不再接待没有预约的团队游客。(9月30日新华网)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包括黄山在内的不少风景区都公布了景区最大承载量和限客措施。虽说景区限制客流,会造成有人错过游览某景区的机会,也会减少景区的收入。但是,景区限制客流,有利于保护景区,也能让游客享受更好的参观环境,保护游客安全。在我看来,为了缓解景区客流压力,真正实现“还景于民”,像黄山这样实行“预测、预警、预约”机制,科学调控人流车流,应对旅游高峰,是及时和必要的。《旅游法》更是明确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

近年来,由于民众的旅游需求不断释放,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方对旅游资源开发失去了节制,对游客数量没有限制。一到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交通拥挤,住宿紧张,景区“超载”现象严重。景区游客超载,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请看媒体某年国庆黄金周的一则报道:泰山爆满,庐山疯堵,鼓浪屿几乎被"踩沉",华山万人滞留,西湖见人不见桥,高速公路堵成停车场……

除了交通、住宿压力以外,游客的安全问题,景区设备超负荷运转,生活垃圾增加,等等。甚至连动物园的小熊也被累得趴倒地上。游客的旅游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景区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旅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的旅行社还以零团费招揽游客,导致旅游质量直线下降。民众虽然十分向往旅游踏青、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对这种“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啥也不知道”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模式颇有微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景区与国内旅游环境的评价,而且透支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后劲。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景区为了增加接待量,吸引客源,追求市场占有率,不惜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大兴土木,既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也破坏了当地自然、历史风貌。特别是黄金周期间,景区自然生态环境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不仅景区疲惫不堪,出现险情,甚至对整个生态大环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客流过于集中,管理压力加大,还可能对文物安全造成威胁。

我们看到,国内旅游市场为地方带来滚滚财源,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轻视景区保护,听任景区超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欠账也越来越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景区限制客流是对接待能力透支的必要矫正。

不仅黄山要限制客流,所有景区都要按《旅游法》办事。不仅游客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要及时限流,相关部门对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破坏生态平衡,旅游质量缺斤短两等问题,也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下决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引导民众错时休假旅游,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215 2022-10-12
经济日报 浏览:296 2021-06-15
新华网 浏览:450 2020-12-16
畅享生活 浏览:138 2020-10-11
新京报 浏览:120 2020-05-06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171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152 2020-04-28
映象网 浏览:161 2020-04-01
红网 浏览:209 2020-03-17
红网 浏览:331 2017-09-04
红网 浏览:204 2017-08-18
光明网 浏览:229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