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支教”是一种有害的“爱”

来源:红网  作者:程晓琳
2017-08-18 15:08 点击:

每年暑期,各高校一批批团队先后奔赴祖国大江南北的贫困地区进行支教,随之,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孩子们认真学习知识、志愿者不怕艰苦坚守讲台的照片,刷爆人们的微博和朋友圈。短期支教过后,支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再无联系,甚至可谓“人走而茶凉”,若细究,其弊端不可忽视。

“老师,你们明年还来吗?”我们经常能听到被支教地区孩子发出这样的疑问。大学生课业繁重,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他社会实践以及个人发展方向越来越明显,考研考证等任务缠身,来年再来同一所学校支教的可能性并不大。孩子们刚刚在短期里适应志愿者的教学方法,甚至已经在内心对志愿者产生深度信任与依赖的时候,志愿者的突然离去会让孩子们内心受到伤害,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再则,开学后,孩子们回归到正常学习环境,会在心理上把志愿者的新式教学与当地老师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个对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落差,甚至可能对当地老师的教学模式产生质疑。孩子们的升学和今后学习发展,从根本上还是得依靠本学校的老师来引导,所以志愿者的短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会对日常教学造成一些干扰。

部分大学生支教团队与支教对象距离较远,长则跨越几千公里路途,即使志愿者们有心再去当地给孩子们上课,也无力支付高昂的路费、忍受长途的舟车劳顿。反之,若以大学校园周边农村贫困地区为基点,深入开展支教活动,既可以让大学生省去远程路费换取更多教学物资,又可以方便他们在学期开始后的课余时间里去看望孩子们,给孩子们更大的帮助。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动机多出于一种接受多年教育后回报社会的一种责任感,一种满怀正义与爱心的理想追求。但是,短期支教的弊端,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科技日报 浏览:281 2023-09-13
扬子晚报 浏览:210 2023-07-04
畅享生活 浏览:279 2022-09-20
畅享生活 浏览:274 2022-08-08
畅享生活 浏览:107 2022-07-26
新华社客户端 浏览:291 2022-05-30
科技日报 浏览:219 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