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在类脑芯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光明日报
2023-10-18 14:10 点击:
2023-10-18 14:10 点击:
本报合肥10月17日电(记者丁一鸣)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邹崇文课题组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连接,展示了类脑神经系统中多通道信号传递和处理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
类脑神经元器件,即通常所说的类脑芯片,是指利用神经形态器件去模拟人脑中的神经元、突触等基本功能,再进一步将这些神经形态器件联结成人工神经网络,以模拟“大脑”的信息处理和存储等复杂功能。
二氧化钒作为典型的氧化物量子材料,在近室温附近具有可逆的绝缘-金属相变,是制备高开关比突触器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中,课题组研究人员基于近十年二氧化钒的研究基础,利用氧化物分子束外延设备克服了高纯相结构的单晶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瓶颈,从而直接模拟了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动态连接过程。
此外,对于神经元突触单元之间的动态连接过程,实验人员创新性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进行量子传感成像,清晰揭示了基于二氧化钒类脑神经系统中多通道信号处理和传导途径与外在刺激之间的关联,为构筑大规模人工突触分层组织和神经形态结构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新华网 浏览:431 2022-08-15 |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379 |
减肥ing 浏览:168 |
减肥ing 浏览:190 |
减肥ing 浏览:263 |
减肥ing 浏览:173 |
减肥ing 浏览:280 |
减肥ing 浏览:210 |
360常识网 浏览:59 |
人民网-观点频道 浏览:243 2021-04-03 |
环球时报 浏览:142 2020-10-30 |
新华网 浏览:274 |
畅享生活 浏览:269 2020-10-11 |
畅享生活 浏览:282 2020-10-11 |
畅享生活 浏览:178 2020-08-03 |
中国侨网 浏览:458 2020-05-09 |
解放军报 浏览:157 2018-02-09 |
红网 浏览:151 2017-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