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养”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2021-01-16 19:01 点击:
盘里没肉就嚷着叫外卖,760元的运动鞋只穿一个月,交粉丝群费、反复购买偶像专辑冲销量月均花销1000元,半夜为偶像打榜——这是辽宁沈阳市康平县12岁留守儿童张梓萱的生活状态,而她所在家庭月收入仅有5000元。(工人日报1月15日)
现实中,并非所有农民工子女都是如此,可张梓萱却是农民工家庭“寒门贵养”的一个缩影。
张梓萱的父亲张天洋在山西太原一家小型铝合金型材加工厂打工,母亲靠摆摊卖手套、拖鞋赚钱。拮据下,夫妻俩仍会每月给张梓萱和奶奶转账1500元生活费到微信钱包,这些钱基本都是女儿在花;张天洋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安装门窗时没时间吃午饭,他会用馒头就着榨菜吃。一次吃半袋,剩下折起来装进塑料袋下顿吃。一件黑色羽绒服坚持穿了10年。他和妻子每个月的生活费不到500元。张天洋知道女儿在追星,偶尔查看消费记录得知,女儿支付3元的消费记录有108次。他觉得孩子孤独,听听歌、追个星不是坏事,只要学习成绩不掉下来就没事。女儿的“爱好”尽量满足,名牌运动鞋、坚果零食、迪士尼文具,几乎每个月,张天洋夫妇都会给女儿邮城里的“新鲜货”。
张梓萱的班主任石春艳越发觉得,如今的家长娇惯孩子。“以前家长帮着老师一起‘教训’,现在老师教训一句,家长恨不得冲过来跟我理论。”让石春艳最为感叹的是,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太过“富足”。23个孩子,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零食方面,最困难的家庭也会准备一袋干脆面,一天装一兜子的也有不少。
在农村,很多不太富裕的家庭,在孩子身上却很舍得花钱。父母迫于生计,把孩子留在老家或者带在身边,出于补偿心理,或者认为让孩子吃苦是家长没本事,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优越的物质和教育条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农民工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平时生活中,刻意提高孩子的物质和教育供给,希望培养成“小公主”、“小王子”,改变后代命运;还有一种心态是因为见识受局限,认为在物质和教育上满足不了孩子是家长无能。其实,这是一种非正常的补偿心理。
有教育专家表示,父母关爱孩子的出发点无可厚非,但真正的富养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而不是过分追求超出能力范围的物质“富足”,吃苦耐劳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这席话颇值得广大家长回味和深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吃苦耐劳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家长关爱孩子是可以理解的,其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寒门贵养”出的孩子不珍惜劳动换来的金钱,过分依赖父母且不懂感恩,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是在花大钱培养“巨婴”。这万万使不得。
“寒门贵养”是当下社会“未富先奢”的一种映射,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城里一些工薪阶层把孩子当“富二代”养,一些贫困家庭持攀比心理,也把孩子当“富二代”养。这是不正常的。物质补偿其实只是家长们的自我安慰,大可不必。家长应当多承担子女教育的责任,适当让他们看到自己工作的辛酸,了解到真正的社会并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刻意让孩子吃苦,但力所能及地锻炼还是应当的,比如,孩子从小帮父母扫地、洗碗,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孩子遇到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劳动换取。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当家时柴米油盐贵,才能尽早独立起来。吃苦耐劳、勤俭能干是优秀品质,城里富裕家庭也在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所以无论什么家庭,要为孩子长远考虑,都不能娇惯出奢侈的习气。全社会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农民工家长们的思想转变了,教育孩子的理念才会改变。真正的富养,不是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养。思想上富养才是正确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自然而然地自信,持有不卑不亢的态度,有进取心和拼搏精神,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并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才智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中国青年报 浏览:363 2023-08-17 |
畅享生活 浏览:341 2023-02-27 |
畅享生活 浏览:232 2022-10-29 |
畅享生活 浏览:205 2022-09-14 |
畅享生活 浏览:262 2022-08-08 |
畅享生活 浏览:207 2022-07-28 |
央视网 浏览:314 2022-06-22 |
畅享生活 浏览:158 2019-04-10 |
减肥ing 浏览:241 |
减肥ing 浏览:135 |
减肥ing 浏览:179 |
减肥ing 浏览:219 |
减肥ing 浏览:175 |
360常识网 浏览:66 |
360常识网 浏览:63 |
360常识网 浏览:52 |
360常识网 浏览:78 |
360常识网 浏览: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