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养老还需优化完善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21-01-14 10:01 点击:

“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年轻人或低龄老人为高龄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类服务,并存储服务的时间,在自己进入老龄后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近年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引入“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养老概念。“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目前正渐趋社区常态化。(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2015年~2035年将是我国老龄化急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一千万左右,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28.7%。我国人口老龄化同时伴随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等问题,中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70%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南昌、淄博、宁波等城市已经在社区试行“时间银行”。如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时间银行,吸引了该区较多的老年群体参与并发展成为6万多会员、时间币总量超过51万枚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又如南京市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在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可以说不失为解决养老难题的一个好办法。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为“空巢老人”提供必要服务,这既缓解了辖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的不足,还促进了人们尊老爱亲、互帮互助,形成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

不可否认,“时间银行”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国养老制度画了浓重的一笔。但运行中也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时间银行”缺少主管部门、监督主体、专门法律法规保障,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经费来源有限、服务内容单一、志愿者参与意愿不高、管理人员缺失、推动力需要进一步加大等。

如何使志愿服务存“银行”、老有所养得保障的“时间银行”发展壮大、遍地开花,还需在优化完善上功夫。一要建立协调制度,民政、文明办、财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要加大沟通和协调力度,积极稳妥探索推动建立“时间银行”制度;二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组织,同时要丰富服务内容,服务范围可拓展为便民生活类、保健养生类、文体娱乐类、居家安全类、培训教育类、社会关爱类、精神慰藉类等七大类,包括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代买物品、陪聊等诸多项目;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敬老、养老美德,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四要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体系,加强时间银行的制度设计(激励机制、操作细则、保障措施等),保证“时间银行”的公信力和可持续性发展;五要抓好顶层设计。建议全国出台“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法案”,开发“爱心时间银行”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内容,将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有效匹配,提高管理效率。

2018年,杭州一家叫“绿康阳光家园”的民营养老院推出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志愿服务项目,年轻人可租住养老院的部分房间,月租仅300元,但每人每月要为老人提供20小时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的形式可以多样——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陪老人们一起看电视电影,进行书画、音乐、舞蹈、插花等教学。年轻人住进养老院,实现了“多赢”局面:老人得到服务和陪伴,志愿者得到住宿优惠和锻炼,养老院则注入年轻活力。该养老院以伴代租、老少融合,创新“时间银行”的做法也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89 2022-09-28
畅享生活 浏览:327 2022-07-26
央视新闻 浏览:293 2022-05-19
环球网 浏览:227 2022-05-17
畅享生活 浏览:219 2019-04-10
畅享生活 浏览:193 2019-04-10
减肥ing 浏览:147
减肥ing 浏览:326
减肥ing 浏览:198
减肥ing 浏览:281
减肥ing 浏览:257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