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跟不上科技 “拔苗助长”式幼儿教育该反思了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20-11-05 12:11 点击:

“很多孩子的想象力非常好,但是更多孩子的想象力甚至没有达到我们科技发展的水平。”2020中国科幻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前夕的第四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年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威海紫光实验学校校长李凌己提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11月4日北京青年报)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想象力跟不上科技”,“拔苗助长”式幼儿教育该反思了。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也深知拔苗助长的危害。但提前上学或者幼儿园“小学化” 或者参加幼升小暑期衔接班,在我们身边仍时时发生。殊不知幼小衔接班等“拔苗助长”式幼儿教育既违背了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最需要的是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幼小衔接班,已被教育界定性为拔苗助长。这些“小苗”被“拔”过之后,一生的学习、生活都会遭受其恶果的影响,甚至很多孩子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就由于被过早“拔苗”而丧失。事实上,拔苗助长的恶果正在愈来愈多地显露。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曾会同中国科普研究所在全国九个省(市)72所中小学进行了一场关于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力的调研,测评总分为80分,参与调研的孩子们平均得分仅29.97分,未达及格线。

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人们就认识到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近十年一些著名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立法,如《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更是把游戏与娱乐规定为儿童的基本社会权利。国内也有专家指出,游戏权是学前儿童受教育权的核心内容,游戏权的实现有益于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对于公民意识和自由精神的养成也具有重要价值。

游戏应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形成和发展着各方面的能力。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寓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是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2018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社会培训机构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期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立即叫停幼小衔接班,把游戏权还给幼儿,把家长从教育焦虑中解脱出来,给孩子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空间!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24 2023-09-01
畅享生活 浏览:284 2023-02-27
畅享生活 浏览:646 2022-07-26
畅享生活 浏览:190 2022-06-20
中国网 浏览:288 2022-06-07
畅享生活 浏览:240 2021-08-18
畅享生活 浏览:107 2021-08-17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21-07-24
检察日报 浏览:256 2021-04-14
畅享生活 浏览:245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