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高科技成为保健产品“噱头”
2021-04-14 20:04 点击:
使用具有量子科技加持的足浴盆泡脚,不仅能直观看到泡脚水变黑、变浓,脚面冒泡,还能全方位调理身体,甚至治疗疾病。到底是量子真的神,还是虚假宣传技艺高?近日,央视曝光了一批打着量子高科技幌子进行虚假宣传的产品。打开某电商平台输入“量子”,各种量子足浴盆、量子保护膜、量子项链、量子养生杯让人眼花缭乱,无一不是号称功能强大、科技感十足,有的甚至还贴出了专利证书,用大两号的红字写着“权威认证”。
“碰瓷”高科技进行虚假宣传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毕竟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认知速度永远不可能赶上科技发展的速度,这就必然导致消费者与科技之间会出现信息裂隙。于是乎,有人就打起了利用信息裂隙制造科技概念诱导消费的主意。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什么科技概念新碰什么,什么科技普及率低碰什么,屡试不爽。
要说对虚假宣传的监管不可谓不严,对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不可谓不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一方面,科技概念本身很难在法律上进行界定。比如某产品使用了一个内涵巨大的科技概念,也许99%的产品属性和这个科技都不沾边,但只要存在1%的联系,产品宣称使用了该技术就不太好判断为虚假。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概念选得好,违法风险确实小。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专业性、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平台与监管部门往往很难在实际操作层面对这类产品的宣传做到有效审核,尤其是一些前沿的高新科技概念。
笔者以为,使用科技概念进行广告宣传应当审慎从严,可以探索建立产品科学技术信息公示制度。从目前各类所谓高科技产品的宣传来看,往往突出的是产品功效,对于其中的科技使用情况介绍较为模糊,有的甚至通篇只出现了一个词。对消费者而言,仅凭个人能力无法对产品的科技成分进行有效辨别,客观上导致了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必要增加企业对这部分信息的真实告知责任。
建立产品科学技术信息公示制度至少能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度,弥补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认识空缺;提高监管审核有效率,产品究竟用了什么技术、怎么运用,一目了然;倒逼生产者和广告者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制度明确责任义务,加大“碰瓷”成本。
当然,除了保护消费者,我们还应该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碰瓷”高科技问题。特别是要支持和鼓励那些敢于探索运用新科技、攻克新问题的企业,但仅从政策上给予他们支持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规范科技产品的广告宣传,为能干事、真干事、干实事的创新企业提供一个健康良性的创新经营环境则更为迫切。(巩宸宇)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188 2024-09-02 |
畅享生活 浏览:435 2023-07-24 |
工人日报 浏览:257 2023-07-24 |
北京日报 浏览:238 2023-06-29 |
畅享生活 浏览:398 2023-06-25 |
畅享生活 浏览:642 2023-06-21 |
人民网 浏览:291 2023-06-21 |
畅享生活 浏览:390 2023-04-14 |
畅享生活 浏览:221 2023-02-27 |
畅享生活 浏览:248 2022-11-05 |
畅享生活 浏览:296 2022-10-26 |
畅享生活 浏览:279 2022-09-20 |
畅享生活 浏览:133 2022-08-30 |
畅享生活 浏览:293 2022-08-08 |
畅享生活 浏览:134 2022-07-28 |
畅享生活 浏览:229 2022-07-26 |
畅享生活 浏览:327 2022-07-26 |
半月谈 浏览: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