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还需学学莲花之自洁
2020-10-26 10:10 点击:276
领导干部大搞一言堂,亲清不分、政商勾结现象依然突出,暴露出部分单位在权力运行、制度执行方面存在操作空间,为利益输送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廉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金程表示,“熟人圈”腐败是顽症,亟需标本兼治:“既要下狠手‘打虎拍蝇’和严惩行贿者,又要弥补制度漏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优良的政商环境。”(10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反腐防腐还需学学莲花之自洁,补齐制度短板,让每个党员干部都具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一提到莲花,人们就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为什么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呢?这归功于莲叶的自洁功能。
植物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10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有着特别的意义,即使病原体到了莲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科学家实验也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40%,而莲花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却小于5%,这就是“莲花效应”。
以上原理似可借鉴到反腐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那么如何在反腐败领域发挥“莲花效应”,有效防止“腐败病菌”入侵呢?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纪委积极探索“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通过排查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组织专家评估、落实整改意见等工作环节,将项目化管理手段引入惩防体系建设实践,使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体系的实用性和防控能力。
廉政无小事。期待各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让一个个廉政风险点防控责任人像莲叶表面上的一个个突包,严阵以待随时准备阻挡“腐败病菌”的入侵;让一条条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如同莲叶的一项项自洁功能,时刻保护党员干部不"生病"、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受损。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402 2022-08-10 |
畅享生活 浏览:185 2022-06-30 |
畅享生活 浏览:149 2022-06-30 |
畅享生活 浏览:141 2022-06-27 |
新华网 浏览:247 2022-06-18 |
畅享生活 浏览:276 2020-10-15 |
畅享生活 浏览:256 2020-07-11 |
红网 浏览:134 2019-08-13 |
畅享生活 浏览:309 2018-12-20 |
畅享生活 浏览:164 2018-08-15 |
畅享生活 浏览:212 2018-06-05 |
畅享生活 浏览:231 2018-05-03 |
中国青年报 浏览:237 2017-11-09 |
红网 浏览:261 2017-10-26 |
红网 浏览:234 2017-10-24 |
红网 浏览:225 2017-09-11 |
红网 浏览:298 2017-09-05 |
畅享生活 浏览:129 2015-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