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福寿螺” 不怕“笨”办法就怕没办法
2020-07-16 13:07 点击:317
近年来,在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内的水田、湿地、湖滨带均已发现福寿螺;近期,从洱海沿岸到上游的洱源西湖,河道、沟渠、水田、鱼塘边的苇草上出现了大量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大理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在洱海流域全面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的通告》,要求采取人工清除方式,在洱海湖岸沿线摘除福寿螺卵块,并将按每公斤螺卵40元的价格给予补助奖励。(科技日报7月16日)
此举不失为消灭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动员令、进军号和助推器。近日,在相隔15公里的大理市上关镇江尾村至沙坪村一带,随处可看到当地的村民戴着雨帽、披着雨衣在忙着寻找福寿螺卵,一场对抗外来入侵物种的环境保卫战正在上演。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属于外来物种,有“巨型田螺”之称。有关资料显示,福寿螺属于雌雄异体,每年夏季是其繁殖高峰期,交配一次可以多次产卵,一只雌性福寿螺一年可产卵20到40次,年产卵量达3万到5万粒,繁殖力非常强。福寿螺虽是水生软体动物种类,但可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土中6至8个月。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到10厘米甚至更长,一旦暴发洪水或藏身的农田被灌溉时,它们便再次活跃起来。
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地十多个国家,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在我国大陆地区,福寿螺最早由巴西籍华人在1981年引入,并在广东中山市养殖,当时被视为高蛋白食品。1984年,福寿螺还作为特种养殖对象,在广东省推广,并很快被人工引种到了广西、福建、四川、云南、浙江等地,此外还在中国长江以北的许多地区进行了繁衍传播。“凉拌螺肉”是云南大理、昆明等地居民普遍喜好的一道美食,福寿螺最初就是以食用和养殖为目的引进的。
但后来人们发现,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福寿螺虽然对水体的净化有一定作用,但如果其种群数量过大,会抢占本土螺类、鱼类的饵料资源,影响洱海的生物多样性。而且,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幼虫的重要中间宿主,有的螺体甚至含有高达3000—6000条寄生虫,如若未充分加热,人在食用后会引起严重的寄生虫感染,产生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据报道,在人为引种传入我国台湾和南方部分地区后,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而这些区域,且当地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因此福寿螺家族在这些地区日益壮大。有关专家指出,湿地水生和湖滨陆生植物,对洱海保护和治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福寿螺主要以湖滨水草和沿岸农作物为食,而且食量很大,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早在2003年,福寿螺就已被列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工采集螺卵、捕捞螺体,看似“笨拙”,实际上却是最有效的办法,只要抓住时机、集中力量去实施,持续数年就会有一定的效果。
随着福寿螺产卵量增加,云南大理近日每天出动450多人,每天可清理出螺卵400多公斤。各乡镇对所打捞上来的成螺和螺卵进行无害化处理,晒干后,再焚烧掩埋。
不怕“笨”办法,就怕没办法。消灭外来物种“福寿螺”,人工采集螺卵、捕捞螺体,办法虽“笨”,但有效。这“办法”、那“办法”,有效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现阶段,使用化学药物消灭福寿螺,“不仅会污染水体,还会对其他水生物种造成伤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采用生物治理‘一物降一物’也不可行,因为洱海和云南其他高原湖泊一样,长久以来已形成了多种生物的基本平衡,引进新的物种来消灭福寿螺,有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反而得不偿失。”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大理市政府发出在洱海流域全面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的号召,要求采取人工清除方式,在洱海湖岸沿线摘除福寿螺卵块,并将按每公斤螺卵40元的价格给予补助奖励,此乃防控福寿螺、消灭福寿螺的靠实举措,有利于打赢对抗外来物种入侵的环境保卫战,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增肌减脂 浏览:429 |
增肌减脂 浏览:285 |
西西女人网 浏览:256 |
减肥ing 浏览:250 |
减肥ing 浏览:206 |
减肥ing 浏览:144 |
减肥ing 浏览:129 |
减肥ing 浏览:195 |
减肥ing 浏览:155 |
减肥ing 浏览:260 |
减肥ing 浏览:171 |
减肥ing 浏览:163 |
减肥ing 浏览:136 |
减肥ing 浏览:196 |
减肥ing 浏览:165 |
360常识网 浏览:70 |
360常识网 浏览:62 |
360常识网 浏览: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