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缪可馨事件拿出一份完整调查
2020-06-21 12:06 点击:
一个叫缪可馨的小女孩纵身一跃,永远地走了。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对事件的讨论、调查的吁求,伴着网上的各种联想揣测,没有停歇。最新消息是,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教育局6月18日发布通报,正式对坠楼女生缪某某的班主任、金坛河滨小学教师袁某某展开调查。
如花年纪,生命猝逝,众人扼腕悲恸。缪可馨的离开,留下太多的遗憾和疑问。人们关注之处,不仅在于涉事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有无办辅导班、体罚及收红包等违规行为,更在于对生命消逝本身的追问——当缪可馨决定跳楼的那个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直接导火索究竟是什么?压垮缪可馨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前,还有没有其他的“稻草”?
这些问题,既关涉告慰逝者,抚慰生者,也关乎认定责任,追责处理,更关乎如何反思,杜绝悲剧再演。
然而时至今日,当地的几次调查和回应,始终给人一种失焦和“脱靶”之感。甚至,此前回应中的一些说法,诸如涉事作文有抄袭、“红色批改是孩子自己做的”等“操作”,引发了新一轮舆论反弹。客观地说,半个月以来,当地的通报内容呈现出碎片化特征,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和脉络,也谈不上有一份完整的深入调查报告。
而从此次当地“正式调查”的口吻和方向来看,主要针对的是“袁某某存在曾经收受微信红包、校外补课,体罚学生等行为”。这样的调查,依旧难言“解渴”。应当说,即使真如调查组6月12日发布的通报所言,“未发现当天课堂中存在辱骂、殴打学生情况,‘排除他杀’”;即使调查显示,涉事袁老师收红包、违规办班属实,也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旁证,而不足以回答事件本身的真相和原委。家属和公众真正关心的,恰恰是缪可馨“为何跳楼”这一关键所在。
说得更直白一些,缪可馨翻越栏杆之前,有没有受到老师不当言行的刺激、网络流传的老师“打击报复”孩子是否属实……只有清楚明白地回答好这些问题,事件本身才能算是有了善后。而这些,自然需要当地相关部门不回避、不隐瞒、不修饰,沉下心去仔细调查,坦诚回应。
“一个妈妈失去了孩子,却不知道为什么。”网友的这句话,读来依旧神伤。捋清楚缪可馨跳楼背后的千丝万缕,还原真相,是负责更是尽责。我们期待,缪可馨事件不因时间流逝而失焦,当地应尽早拿出一份完整调查报告。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中国青年报 浏览:362 |
畅享生活 浏览:421 2023-03-21 |
畅享生活 浏览:299 2022-08-18 |
今日头条 浏览:119 |
畅享生活 浏览:232 2021-06-30 |
畅享生活 浏览:137 2021-06-13 |
经济日报 浏览:167 2021-04-28 |
畅享生活 浏览:257 2021-04-24 |
畅享生活 浏览:279 2021-04-15 |
畅享生活 浏览:243 2021-03-15 |
畅享生活 浏览:228 2021-03-04 |
畅享生活 浏览:151 2021-01-27 |
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225 2021-01-25 |
新华网 浏览:167 2021-01-11 |
畅享生活 浏览:209 2020-12-12 |
北京青年报 浏览:204 2020-10-22 |
人民日报 浏览:259 2020-08-04 |
人民网 浏览:226 202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