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文明行为规范条例”何以落实难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周志宏
2020-04-08 21:04 点击:

近年来,各地陆续制定了不少文明行为规范条例,但这些条例往往只停留在条例层面,很多地方未能将条例落到实处、做到细处。许多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疫情防控期间,最直观的不文明行为就是出门不戴口罩,有些人甚至随地吐痰;“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之类的文明行为,虽然人们能够认识到其好处,却往往受限于传统习惯而难以将其化为行动。(法制日报4月7日)

除了这些,社会上的其他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北京市促进文明行为社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义勇为、文明出行、文明生活、讲究卫生、志愿服务、乐善好施6类文明行为最受市民认可。这6类文明行为的反面或许就是亟待规范的6个方面。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被市民认为最不文明;还有,汽车不礼让行人也是比较常见的不文明现象。

戴口罩、分餐制、自觉保持社交距离等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应当遵守的文明规范。在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是基本的常识性文明行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佩戴口罩应当成为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即便是发生一般流行性感冒等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为了尽可能避免飞沫传染,也应对佩戴口罩进行规定,这不仅是避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危害性的有效防护措施,也是文明素养的体现,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将“患流感戴口罩”等写入法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修正案(草案)》同样提到,在市民应当遵守的文明行为规范中增加“患有传染性疾病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他人”这一条。以条例的形式,将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的一整套措施予以保障,强化具体落实,对于促进文明行为,进而阻断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无疑具有重要的法律支撑作用。

有专家认为,有些地方的文明行为规范条例在实践中难以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立法本身过于理想化,相关规定的内容难以达到科学合理有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明行为尚未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又难以用相应的处罚或者强制措施来作为保障;再者,有关奖惩机制不合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地方的条例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没有设定刚性的法律责任,也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保证。如此等等,难免使“文明行为规范条例”流于形式。

文明行为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明显的艰难性和长远性”,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社会各方面综合施策、齐心发力;需要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和指导。落实促进文明行为的举措,既要强调个人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升个人修养水平,又要注重建构和完善相应的程序和标准,并进一步明确哪些是应当做的,哪些是不应当做的,使人们能够按照相应的规定顺利有效地实施文明行为。规范不文明行为,还应基于分类研究作出判断。对不掩口鼻、不佩戴口罩这种不文明行为进行规范,应当着眼于宣传教育,将危害性说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强化指导和示范。

要使“文明行为规范条例”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相关制度对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规制,引导促进文明行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合理设置激励机制,对文明行为予以鼓励,而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或者纳入信用档案。不妨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契机,抓紧抓好与疫情防控相关的诸多文明行为的倡导和推广。对文明行为进行广泛宣传,在社会树立榜样,营造文明氛围。对于一些已经构成违法的不文明行为,则依据法律进行惩处。真正使“文明行为规范条例”落地生根,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290 2024-11-22
畅享生活 浏览:423 2023-12-11
畅享生活 浏览:449 2023-08-22
畅享生活 浏览:299 2023-02-27
畅享生活 浏览:337 2022-11-05
畅享生活 浏览:174 2022-10-10
畅享生活 浏览:290 2022-09-05
畅享生活 浏览:332 2022-08-31
畅享生活 浏览:206 2022-08-28
畅享生活 浏览:147 2022-08-28
畅享生活 浏览:124 2022-08-28
畅享生活 浏览:170 2022-08-28
畅享生活 浏览:151 2022-07-28
畅享生活 浏览:128 2022-07-27
畅享生活 浏览:114 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