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佩戴口罩政策是科学防疫题中应有之意
2020-03-20 11:03 点击: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在疫情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2月5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不同人群预防新冠肺炎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在口罩资源紧缺情况下,科学指导选择和使用口罩,做好防护前提下,合理地减少过度防护。(3月18日澎湃新闻网)
日前,按照中央指导组指示精神,防控组组织专家对不同人群预防新冠肺炎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对佩戴口罩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新出台的“指引”将社会公众分成4大类型,即普通公众、特定场所人员、职业暴露人员以及重点人员,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场合明确规定要不要佩戴口罩、戴什么类型口罩,公众一看就懂,且容易对号入座。
这一“指引”对大多数普通公众科学抗“疫”可谓意义非凡。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现象:一部分群众防控意识淡薄,总觉得自己周围没有新冠肺炎患者,也没有从疫区过来的亲朋好友,戴口罩显得有点多余,遇到防疫人员提醒外出要戴口罩,还是有人东耳朵进,西耳朵出,根本听不进去,最近走红网络的澳大利亚籍华人女子就是典型代表,该女子返京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外出跑步且不戴口罩。面对社区防疫人员劝说,该女子不但不听劝告,还大喊“救命骚扰”。该女子随后被拜耳中国公司辞退,为自己的自私任性付出了代价。
还有一部分人正好相反,他们谈疫色变,生怕中招,无论在家还是外出,都佩戴口罩,有的还一次戴两三个口罩,似乎口罩戴得越多,越能阻隔病毒。
新出台的“指引”建议普通群众在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不用戴口罩,只有处在人员密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及与居家隔离、出院康复人员共同生活等三种情形下,才需要佩戴口罩。这样,既可以省却佩戴口罩的麻烦,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于人于己、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好事。
眼下,国内疫情流行高峰已过,但境外输入风险日益加大,疫情防控这根弦还不能松,多一点距离就是多一点关爱,少一次聚会就是少一次风险,口罩该戴的时候一定要戴,可以不戴的时候就不要戴。这才是科学防疫题中应有之意。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新华网 浏览:233 |
羊城晚报 浏览:270 2022-06-14 |
央视新闻 浏览:293 2022-05-19 |
减肥ing 浏览:196 |
减肥ing 浏览:147 |
减肥ing 浏览:130 |
减肥ing 浏览:146 |
减肥ing 浏览:202 |
减肥ing 浏览:223 |
减肥ing 浏览:186 |
减肥ing 浏览:118 |
减肥ing 浏览:94 |
减肥ing 浏览:154 |
减肥ing 浏览:118 |
减肥ing 浏览:107 |
减肥ing 浏览:167 |
减肥ing 浏览:135 |
减肥ing 浏览: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