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端午文化里不只有“粽子”,还有“卫生”

来源:畅享生活  作者:王红峰
2018-05-23 16:05 点击:

今年6月18日是农历端午节,华夏儿女将会在浓浓的端午气氛中找到现代文明的根。端午文化里不只有“各种奇葩口味的粽子”,端午节还是我国“卫生节”的起源。如人们在端午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由此可见,讲卫生不仅是现代人的专利,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民族。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主张“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鸡初鸣,咸盥洗”等,保持个人卫生。而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更是古人必修的功课。周书《秘奥造宅经》中记载,古人经常要“沟渠通峻,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

古人讲究卫生,注重从孩子抓起。如启蒙名著《弟子规》写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而《朱子治家格言》中则要求儿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从小就养成了卫生习惯、并懂得礼仪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个不讲文明不讲卫生之人吗?

对于生活垃圾,古人也有处理方法。早在三四千年前,古人就懂得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再有,像做豆腐、酿酒的人家必须修好排水沟渠,否则会遭人唾弃。对染坊之类污染较大的作坊,古人就更加注意防范。如苏州虎丘山门内壁上嵌有一块题有“永禁虎丘染坊碑”字样的碑石,当地人称为“禁染碑”,就是因为清朝,这一带染布的作坊很多,作坊主不注意环境保护,将污水任意排入河中,污染了河水。所以,官府专门下令,禁止在这里开染坊。

笔者认为,“好习惯,好人生”。古人尚且如此爱清洁、讲卫生,作为文化科技发达、经济生活富裕的现代人,更应该把古人的良好卫生习惯和传统美德更好地保持和发扬光大,使之无愧于“文明古国”的美誉,从而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

加入收藏
重要声明: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服务协议
随便看看
畅享生活 浏览:383 2024-04-17
畅享生活 浏览:589 2023-10-16
畅享生活 浏览:558 2023-10-13
畅享生活 浏览:496 2023-08-22
畅享生活 浏览:593 2023-07-25
畅享生活 浏览:398 2023-06-25
畅享生活 浏览:1838 2023-06-20
畅享生活 浏览:423 2023-04-18
畅享生活 浏览:454 2022-12-26
畅享生活 浏览:483 2022-12-26
畅享生活 浏览:443 2022-10-10
畅享生活 浏览:281 2022-09-14
畅享生活 浏览:409 2022-09-08
畅享生活 浏览:363 202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