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元重罚,给盲目放生敲响警钟
2017-09-25 09:09 点击:
据英国《每日邮报》22日报道,2015年有两名英国华人将价值5000英镑(约4.4万人民币)的龙虾放入英吉利海峡,从而引发了生态灾难,两人将要面临高达15000英镑(约13.2万人民币)的罚款。20日在法庭上,两人已就放生外来物种认罪。
13万余元重罚,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善举认识当头一棒。是英国人事儿特多,特讲究?非也。事实上,从国外到国内,近年来,盲目放生引发的乱象层出不穷。各地放生的巴西龟变生态杀手、放生牛蛙致本地青蛙灭绝、在淡水河放生海鲜……不经意的一次放生,对本土生命而言,可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就如这两位华人的自发善举,让英国有关部门花费上万英镑去重新抓回这些生物。因为这些螃蟹和龙虾并非英国当地原生的物种,可能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
被盲目放生的动物,不管活着还是死去,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都是一场灾难。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澳洲最初没有野兔。150年前,一位庄园主漂洋过海将4只穴兔带到澳洲,随后放生在维多利亚省,以便打猎。谁也没想到,不到70年,这些兔子的数量达到了100亿只,对澳洲的生态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
出于善念的放生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善举呢?从某种角度来看, “放生”行为跟物种的重新引入非常类似。动物的放生行为应该是一种严格的、科学的、专业的活动,而不应该成为一种随意的活动。懂得如何科学放生才能让动物真正回归大自然,否则一厢情愿,放生可能就沦为杀生,甚至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13余万元的重罚,对盲目放生再次敲响了警钟。这种严惩不仅是在国外,今年年初,我国实施了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对放生等行为进行了规范。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些来自法律的维护,都将警示放生者谨慎进行非法放生行为。
但是,对盲目放生不能仅靠重罚,最终还是要靠观念的改变。比如在放生盛行的台湾,当地一些自然博物馆里单独开辟出放生专题教室。在放生教室里,以多种形式展示盲目放生的种种后果。用生态环境教育对放生的行为与观念作转化,保留其爱护生命的原始精神,舍弃不合时宜的做法。
合理放生,才是最大的积德。在此借用星云大师的一句话:与其放生,不如多护生。人为万物之灵,对于动物,我们应该保护它的生命,让它在安全的环境中颐养天年,这就是所谓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唯愿让一切众生的生存权利都受到保障,才是最终的生态保护。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光明时评 浏览:219 |
钱江晚报 浏览:209 2020-05-28 |
畅享生活 浏览:275 2019-11-05 |
钱江晚报 浏览:165 2018-08-29 |
钱江晚报 浏览:223 2018-05-08 |
钱江晚报 浏览:247 2018-05-02 |
燕赵晚报 浏览:280 2018-05-02 |
钱江晚报 浏览:239 2017-12-21 |
燕赵晚报 浏览:277 2017-12-07 |
钱江晚报 浏览:174 2017-11-13 |
钱江晚报 浏览:224 2017-11-10 |
燕赵晚报 浏览:229 2017-11-09 |
钱江晚报 浏览:217 2017-11-09 |
燕赵晚报 浏览:148 2017-11-01 |
钱江晚报 浏览:225 2017-11-01 |
钱江晚报 浏览:176 2017-10-27 |
钱江晚报 浏览:185 2017-10-27 |
燕赵晚报 浏览:296 2017-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