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约定”是解决空巢之痛的民间守望
2017-09-12 13:09 点击:
王春兰,女,1941年6月出生,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居民。王春兰与何莲琴相识40年,如今都是空巢老人,她们有个“窗帘约定”作为确认平安的小暗号。2015年,王春兰看到何莲琴午休后未拉开窗帘,速速赶去看望,发现何莲琴摔倒在地上,满脸是血。自那之后,何莲琴又跌倒过4次,几乎都是王春兰第一时间发现,挽救了老友的生命。(9月11日《北京晨报》)
老龄化所带来的最直接问题表现为“空巢之痛”。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生活保障、日常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问题。人年龄大了身体功能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腿脚不便、身体虚弱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加上一些老人本身患有高危老年病,比如心脏病、脑血栓、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旦发病而无人发现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窗帘约定”成为民间守望相助的一段佳话,也提供了解决“空巢问题”的参照样本。在公共力量和社会资源不足的情境下,发挥民间互相照顾、守望相助的作用,会迸发出强大的内生力量。一次次窗帘暗示,带来了生命的保障。守望相助的温情与责任,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温度。
将“窗帘约定”的模式扩大化,不仅是解决“空巢危机”的当下之选,也是建立人情社会的必然之举。“空巢危机”所暴露的最大危机,不在空巢本身,而恰是社会变迁所导致的人性冷漠。一道道防护网成了破坏人际信任与彼此依赖的樊篱,“对面相逢不相识”的冷漠与隔离,造成了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支离破碎,空巢老人既失去了家庭的关爱,也失去了社会的关照。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如果每个人都有熟人社会的热心,都有互不设防的热情,“窗帘约定”就会成为民间互助的常态。
正是看到危机和希望所在,一些地方对此进行了有效性的探索,比如建立“1+1”的社会救助体系,比如实行老年人彼此互助,以抱团取暖和民间互济解决空巢问题,由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量老人能免于空巢独居的安全之忧,能在出现危险时获得救助,能在精神空虚之际获得温暖,无不体现出“窗帘约定”的体系优势以及所产生的强大力量。而由此所获得的经验性总结,对于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同样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畅享生活 浏览:319 2023-09-12 |
畅享生活 浏览:356 2022-09-27 |
畅享生活 浏览:98 2022-09-26 |
健美领域 浏览:215 |
倩狐减肥 浏览:229 |
减肥ing 浏览:258 |
减肥ing 浏览:260 |
减肥ing 浏览:222 |
减肥ing 浏览:150 |
减肥ing 浏览:289 |
减肥ing 浏览:163 |
减肥ing 浏览:139 |
减肥ing 浏览:196 |
减肥ing 浏览:218 |
39健康网 浏览:217 |
中国健康产品网 浏览:160 2019-04-08 |
减肥ing 浏览:201 |
减肥ing 浏览: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