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政策被钻空子也许不是坏事
2017-09-12 08:09 点击:
用人单位遵守法规,善待产妇,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女性钻单位的空子成了新闻,就表明用人单位越来越规范。
据《宁波晚报》报道,来自广东的孙女士在入职了宁波一家公司之后,仅仅3天后就宣布自己怀孕。在应聘之前,孙女士曾明确表示:自己没有结婚,短期也不打算结婚。公司人力资源部表示,孙女士怀孕期间,因为种种原因,经常请假。而公司照样给其发工资,缴纳社保,并派人在其产后去探望。没想到,产假一结束,孙女士就打电话来说辞职不干了。
就事论事,这起事件是非明显。孙女士存在欺骗行为,这决定了她应该在道德层面被谴责。不过,就像许多人指出的那样,用人单位可能缺乏入职体检,或者虽然体检了却没有妊娠项目。不管怎么说,公司的招聘流程一定出现了问题,这才让孙女士钻了空子。
公司被钻了空子,后边就很被动,就必须要担负法律意义上的责任。诸如给予法定产假、缴纳社保、发放工资等。至于产后派人去探望孙女士,这体现了用人单位的人文关怀,值得称道。成功钻了空子的孙女士,则因此获得了足额的产妇福利。
从更高层面来说,钻空子的孙女士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获得了职场女性应享的福利,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孙女士个人虽然存在道德问题,但整个事件却显示了如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这样说,当然不是为孙女士做任何辩护,而是指明了事件的反向意义。用人单位遵守法规,善待产妇,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女性钻单位的空子成了新闻,就表明用人单位越来越规范。
也许有人会问,反向意义的解读,会不会鼓励很多人效仿孙女士钻空子的行为。其实完全不必担心这一点。孙女士的行为不说是极小概率事件,起码也算少见。在如何确保公司利益方面,公司人事部门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办法。对于用人单位的利益,一般群众大可不必太过操心。
总体上,社会对于产妇的关注不少,但真正的福利并不多。在政策方面,一味增加女性的产假时间,反而可能减少女性就业机会。在保障既有规定得到严格执行方面,很多民营企业还拥有很大的空间。女性产后所面临的育儿、就业问题,国家承担还不够多,依然太少。
因此,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依旧是女性的权益问题,即现有的生育福利能否落实到位,普及度是否靠近100%,以及在解除女性生育压力方面,国家如何做得更多。例如,给爸爸们放更长时间的育儿假。这一类似“声东击西”的做法,效果不错,具体如何推广,应该积极列入政策修订议程。
对于钻空子的欺骗行为,我们必须态度鲜明地指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继续呼吁保护职场女性的权益,哪怕有时候并不是直接为她们做什么,但客观效果要对她们有利。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新华网 浏览:233 |
畅享生活 浏览:289 2022-09-27 |
畅享生活 浏览:196 2022-09-11 |
畅享生活 浏览:214 2022-08-25 |
畅享生活 浏览:196 2022-07-24 |
中国政府网 浏览:180 2022-05-31 |
人民网 浏览:494 2022-05-12 |
360常识网 浏览:70 |
360常识网 浏览:56 |
360常识网 浏览:39 |
360常识网 浏览:53 |
360常识网 浏览:24 |
360常识网 浏览:45 |
360常识网 浏览:20 |
360常识网 浏览:41 |
360常识网 浏览:38 |
360常识网 浏览:110 |
360常识网 浏览: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