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全运走笔:跳出“金牌游戏”后的惊喜
2017-09-09 17:09 点击:
上周日,天津全运会举行男子800米自由泳预赛,笔者坐在电视机前静待孙杨出场。忽然,现场背景音乐响起,笔者眼前为之一亮——那是孙杨自己演唱的《倔强》!世界冠军出场,果然是自带背景音乐。这音乐配着现场灯光,让运动员和观众都立刻兴奋起来,比赛气氛顿时变得活泼、紧张而可爱。
这就是本届全运会吸引人的地方。像这样意料之外的小惊喜,细心的观众还能列举出很多。“国内业余乒坛四大高手”之一、来自黑龙江的张学友受邀观战群众乒乓球赛事,安排草根运动员赛前观看相声表演和文艺演出,为他们加油鼓劲、释放压力……观众看得开心,运动员比得舒心,媒体报道尽心,本届全运会收获了“全民快乐”。
这一系列惊喜涌现的源泉从哪里来?毫无疑问是来自于今年全运会的八项制度改革。新增126个群众项目比赛,打破各省市之间的壁垒,摒弃专业体育的传统思维,跳出“金牌游戏”的封闭圈子,成就了今年全新的全运会。
以往那种冷清的看台、大量的赠票、缺少人气的比赛,给全运会打上了“关起门自娱自乐”的标签。而今,新一代率性、自信、真诚的运动员,接地气的比赛项目,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引了大量老中青受众。这种号召力不仅拉动了比赛票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全运会的形象。从僵硬的传统中破壳而出,58岁的全运会,突然变得青春鲜活起来。
全运会的改革也给我们深化体育事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全运会需要创新转型已是业界共识,往哪里转,本届全运会上交了一份不错的答案。设项上拓展群众参与的渠道,借助市场规律探索优化办赛模式,都为全运会这个“老品牌”注入了澎湃活力。可以预期,在今后,百姓口味、市场需求、媒体兴趣、赛会魅力……这些昔日没有充分开掘的元素,越来越决定着全运会的未来。
作为中国最高、最综合的体育赛事品牌,全运会如今依然承担着资源配置、培养后备力量等竞技体育杠杆作用。但与此同时,赛事品牌建设和商业价值开发也不能忽略。全运会改革的主线是“全民”,没有吸引全民的关注,“全运惠民”就变成一句空话。跳出“金牌游戏”的实践,彰显出全运的人文色彩和综合价值,涵养着全运的民生根基和大众口碑,激发了全运的创新意识和深层活力。全运会乃至中国体育的未来,正在由此发生意义深远的变革。
登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本站不对评论文章的真实性负责;
文章版权由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为非盈利网站,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敬请谅解!
投稿前请认真阅读『投稿须知(20210814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service@cnzihu.cn
人民日报评论员 浏览:347 2021-07-02 |
人民日报评论员 浏览:173 2020-12-24 |
人民日报评论部 浏览:216 2020-12-03 |
海外网 浏览:319 2020-11-19 |
人民日报 浏览:271 |
钱江晚报 浏览:303 2020-07-14 |
人民日报 浏览:287 2020-07-13 |
人民日报 浏览:246 2020-06-18 |
人民日报 浏览:223 2020-05-08 |
人民日报 浏览:180 2020-05-01 |
人民日报 浏览:186 2020-04-28 |
人民日报 浏览:241 2020-04-27 |
人民日报 浏览:266 |
人民日报 浏览:160 2020-03-17 |
人民日报 浏览:203 2019-08-09 |
人民网 浏览:221 2018-02-12 |
红网 浏览:210 2018-02-09 |
人民日报 浏览:199 2017-10-24 |